- 主题:以前做地下工作或者打游击口音是个很大的问题吧
比如说特科,周恩来江苏口音,陈云上海人,还好一点,聂荣臻邓小平一口四川话,陈赓一口湖南话
湖南的粟裕,四川的陈毅分别在浙江和江西打游击,难免有化妆出行的,很容易暴露吧
--
FROM 86.172.89.*
要有对应的身份逻辑啊
你看鹿鼎记里面,韦小宝他们在庄家遇上神龙教的人,就编了一套话出来,说怎么南腔北调的人成了亲戚
【 在 wyid (yz)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说特科,周恩来江苏口音,陈云上海人,还好一点,聂荣臻邓小平一口四川话,陈赓一口湖南话
: 湖南的粟裕,四川的陈毅分别在浙江和江西打游击,难免有化妆出行的,很容易暴露吧
--
FROM 123.118.30.*
口音确实有点用,据说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一路要饭回延安,就是因为他一口北方口音,所以畅行无阻
【 在 wyid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说特科,周恩来江苏口音,陈云上海人,还好一点,聂荣臻邓小平一口四川话,陈赓一口湖南话
: 湖南的粟裕,四川的陈毅分别在浙江和江西打游击,难免有化妆出行的,很容易暴露吧
--
FROM 183.239.136.*
如果只说特科的话,上海大城市本来就各地人都有。
【 在 wyid (yz)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说特科,周恩来江苏口音,陈云上海人,还好一点,聂荣臻邓小平一口四川话,陈赓一口湖南话
: 湖南的粟裕,四川的陈毅分别在浙江和江西打游击,难免有化妆出行的,很容易暴露吧
--
FROM 114.214.202.*
你不考虑长相吗?西路军像徐帅长得这么苦大仇深的应该是少见的。
【 在 lily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口音确实有点用,据说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一路要饭回延安,就是因为他一口北方口音,所以畅行无阻
--
FROM 14.154.177.*
话说西路军最后只要能冲出祁连山包围圈向东返回的大都没啥事,除了徐陈,王树声他们那一队、李聚奎、朱良才、郑维山、蔡长元等人也是,虽然出了祁连山离陕甘根据地还有近千公里的路。
【 在 lilyman (lily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口音确实有点用,据说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一路要饭回延安,就是因为他一口北方口音,所以畅行无阻
--
FROM 114.214.202.*
口音绝对有用。北方口音也要细分,徐帅山西北部口音,因为晋商、走西口等历史人口分布原因,晋北包括晋中口音和内蒙、西北口音非常接近。上述地域人在包头、银川、兰州等地几乎不存在口音差异,东北、河北人还是不行的。
【 在 lily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口音确实有点用,据说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一路要饭回延安,就是因为他一口北方口音,所以畅行无阻
--
FROM 123.114.82.*
像江苏或者浙江口音肯定好很多,四川或者北方口音肯定难一些,要编出合适的理由
【 在 bingl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只说特科的话,上海大城市本来就各地人都有。
:
--
FROM 185.176.76.*
【 在 wyid 的大作中提到: 】
: 像江苏或者浙江口音肯定好很多,四川或者北方口音肯定难一些,要编出合适的理由
也不一定。上海那时人民来源杂得很。
苦力,警察,打手,保镖多来自山东,苏北。比如大名鼎鼎的马永贞。
工厂的工人多来自安徽。如王亚樵,在上海就是安徽工人的帮主。
至于其他地方的也多。
--
FROM 219.236.120.*
以前的人的流动性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强,除非是逃荒的,河南口音在西北其实是可以的,四川也还勉强,但是南方口音湖南江西福建这种就比较突兀了
【 在 yepn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口音绝对有用。北方口音也要细分,徐帅山西北部口音,因为晋商、走西口等历史人口分布原因,晋北包括晋中口音和内蒙、西北口音非常接近。上述地域人在包头、银川、兰州等地几乎不存在口音差异,东北、河北人还是不行的。
--
FROM 185.1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