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以前做地下工作或者打游击口音是个很大的问题吧
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原因我已经给出了,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从晋商发展以及走西口那人口流动是以百年为单位的,哪是逃荒这种小case能比的。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没听说过吧。河南人逃荒,到陕西山西就基本到头了。
【 在 wyi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的人的流动性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强,除非是逃荒的,河南口音在西北其实是可以的,四川也还勉强,但是南方口音湖南江西福建这种就比较突兀了
--
修改:yepno FROM 123.114.82.*
FROM 123.114.82.*
是比较突兀,但好像没那么危险,比如李聚奎,路上遇到平民暴露几次,一次是借宿在当地老乡家,老乡发现他们是红军但没告发他们,一次是两个闲汉自称马家军的要抓他们走,李聚奎发现他们是骗子,给了他们几块钱就走了,一次是据说以前参军过26路军的,颇为同情他,带他回家吃饭睡觉还给了干粮。
【 在 wyid (yz)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的人的流动性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强,除非是逃荒的,河南口音在西北其实是可以的,四川也还勉强,但是南方口音湖南江西福建这种就比较突兀了
--
FROM 114.214.202.*
邓会上海话,并且他的形象不容易被人注意到,所以躲过好几次危险
--
FROM 117.136.12.*
地下工作都是有正当职业作为掩护的,这样有口音也无所谓,只要有合理的解释。打游击,这个需要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才能坚持下来。日军这方面比较严格,会通过手上的老茧,口音,穿着各方面来判断身份。国军就千差万别了,有的比较松,有的宁可错杀一千。
【 在 wyid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说特科,周恩来江苏口音,陈云上海人,还好一点,聂荣臻邓小平一口四川话,陈赓一口湖南话
: 湖南的粟裕,四川的陈毅分别在浙江和江西打游击,难免有化妆出行的,很容易暴露吧
--
FROM 115.183.10.*
军人的气质就不一样,眼神,身板,还有戴军帽有些地方比较白,老练的警察都可以判断出来,李逸民回忆录说他被捕的时候巡捕就说他不是学生,是当兵的
【 在 fuwe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下工作都是有正当职业作为掩护的,这样有口音也无所谓,只要有合理的解释。打游击,这个需要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才能坚持下来。日军这方面比较严格,会通过手上的老茧,口音,穿着各方面来判断身份。国军就千差万别了,有的比较松,有的宁可错杀一千。
--
FROM 185.176.76.*
江西老表刘涌,一口标准山东口音。
--
FROM 117.143.101.*
长期生活可能有当地口音,但是还是比较看,看看刘少奇北方工作那么多年还是很浓的湖南腔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江西老表刘涌,一口标准山东口音。
--
FROM 86.1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