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中国近现代史(Modern_CHN)|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
2/5
|
转到
主题:大刀抗日是吹出来的神话吗?
10楼
|
defeatyou
|
2021-06-24 11:16:41
|
只看此ID
那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就像有大米白面,谁吃树叶子呢,当然现在也有人卖榆钱,这个算野味
后来志愿军白刃战不也把美军吓尿了
【 在 chenqnet (尚同)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长城抗战消灭鬼子靠的不是大刀,而是装备德国造的特种兵;八路军也一样要搞手枪队。战争有其自己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尊重这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扬长避短,取得胜利;相反,如果违背规律胡干蛮干,最终只能落得失败的下场。
: 唯不唯武器论,还是要靠打胜仗来说话。YY不能强身,更打不了胜仗。
: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19/09146730120s.shtml
: ...................
--
FROM 219.236.127.253
11楼
|
bhima
|
2021-06-24 11:18:50
|
只看此ID
德国造?驳壳枪是手枪又不是标准步枪,按你的说法连驳壳枪都没有就不要抗日了?
【 在 chenqnet (尚同)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长城抗战消灭鬼子靠的不是大刀,而是装备德国造的特种兵;八路军也一样要搞手枪队。战争有其自己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尊重这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扬长避短,取得胜利;相反,如果违背规律胡干蛮干,最终只能落得失败的下场。
: 唯不唯武器论,还是要靠打胜仗来说话。YY不能强身,更打不了胜仗。
: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19/09146730120s.shtml
: ...................
--
FROM 110.186.70.*
12楼
|
changge
|
2021-06-24 11:22:16
|
只看此ID
不过近身刺杀中,八路的红缨枪还是有优势的。
日本人的回忆录称为长剑,对之非常畏惧。
一寸长一寸强,还是有道理的。
--
FROM 219.236.120.*
13楼
|
defeatyou
|
2021-06-24 11:23:20
|
只看此ID
老鬼子还是怕八路的,说八路夜战如神
后来美军也是吃了大亏
【 在 changge (好男人就是我,我是昌哥)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近身刺杀中,八路的红缨枪还是有优势的。
: 日本人的回忆录称为长剑,对之非常畏惧。
: 一寸长一寸强,还是有道理的。
: ...................
--
FROM 219.236.127.253
14楼
|
chenqnet
|
2021-06-24 11:35:55
|
只看此ID
我可没说要不要抗日。盒子炮在当时的中国内战中有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来是德国造,最后大部分都出口到中国了。
老一辈耳熟能详的《平原游击队》里双枪李向阳,用的就是盒子炮。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德国造?驳壳枪是手枪又不是标准步枪,按你的说法连驳壳枪都没有就不要抗日了?
--
FROM 120.244.227.*
15楼
|
chenqnet
|
2021-06-24 11:43:51
|
只看此ID
关于盒子炮风靡全国的原因,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比较可信
https://www.sohu.com/a/471845935_100191011
第一个原因,是旧中国缺乏近战自动武器,需要用冲锋手枪进行近距离火力弥补。
到了驳壳枪诞生并应用于战场时,西方列强的步兵支援火器已经比较成熟,师有师属火炮,团有团属火炮,甚至营也有营属火炮,火炮之外,轻重机枪也是应有尽有,使一线步兵的支援火器成龙配套。但同时期的中国军队不行,到了二十、三十年代,早先比较牛逼的北洋陆军师已经没落,这时甭管什么旗帜下的军队,基本就是纯粹的步兵,而步兵就是纯粹的步枪兵,火炮很少,机枪很少。比如北伐时的叶挺独立团,所谓的重武器也就是3挺重机枪。而叶团当面吴佩孚的直军,每个步兵团的重武器也不过是不超过6挺的重机枪而已。这里列举的叶挺独立团和吴佩孚直军步兵团,其装备还都是当时比较好的,至于川军、黔军、西北军等,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呢。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没有任何的改变。
有人可能要说了,重机枪少,轻机枪多也行呀!抱歉,北伐战争那阵,轻机枪虽然已经诞生,但尚在幼年,还基本没能登上中国的战争舞台。蒋冯阎中原大战中,蒋军第一次使用轻机枪上阵时,阎冯一方的官兵好多还是第一次见到那玩意儿。抗战爆发,川军出川抗战,由邓锡侯、田颂尧部合组的第四十一军,全军的轻机枪只是个位数。
说到这得稍带着说一下花机关了。花机关也是弥补一线步兵火力密度的强有力锐器,而且在中国,它还是全世界范围内装备使用最多的。但花机关在中国,往往集中编在警卫、突击等特种小部队,就每个步兵单位而言,它还是太少了,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步兵支援火器少,甚至没有,近战,就成为解决战斗的主要手段。记得林彪说过,看一个部队的作风,就看二百米内的硬功夫。为什么这么说?没办法呀!
在这样的装备状况下,在这样必须得靠近战才能解决战斗的情况下,能够半自动甚至全自动射击,安装盒式枪托后抵肩射击有效射程达到150米以上,装弹量10~20发的驳壳枪,无疑就是最犀利的兵器了。包惠僧回忆录中曾讲到,东征学生军之所以在火力上压得住敌军,就赖于每个连配备的9支驳壳枪。试想,如果惠州城的守敌每个连有那么一两挺轻机枪,东征军每个连9支(半自动十响)驳壳枪还牛逼得起来吗?
如果对西北军感兴趣,就会发现,在这支以装备窳劣著称的军队中,什么都缺,却唯独不缺驳壳枪。中国历史上驳壳枪最大的编制单位手枪旅,就出自该军;屡屡用大刀、驳壳枪书写出精彩的近战战例的,也出自该军。那么穷的军队为啥有那么多的手枪旅、手枪队呢?步兵缺少火炮支援,缺少机枪支援,必须得靠近战才能取胜也。而若想在近战中占到便宜,除了大刀,也就是驳壳枪了。
西北军以外,同样以装备窳劣著称的川军、黔军、马家军等,也是不缺驳壳枪的,原因吗,同上。
总之一句话,步兵单位直接支援火器的欠缺,导致了驳壳枪的胜出。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驳壳枪适合旧中国那样的战场。
二十世纪上半叶,绵延了近半个世纪的战争,非正规作战占了很大的比重。特别是中共军队,就更是如此,山林、村落伏击、城市、集镇化装奇袭等小部队的作战行动是中共军队的拿手好戏。设想一下,假如你是红军游击队的队长,对于经常会在丛林或村落发生的遭遇战斗,你说是汉阳造好使,还是驳壳枪好使?假如你是敌后武工队的队长,需要你带上五六个队员化装成赶集的老乡混在人群中去袭击一个伪警察所,你说是三八大盖好使,还是二十响好使?
1941年10月,当铁道游击队安全护送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通过津浦铁路后,刘很满意,问铁道游击队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后者提出他们需要二十响的快慢机。刘满口答应,指示新四军立即办,铁道游击队需要多少就给多少。
东北我牡丹江军分区《1946年冬季森林剿匪几点经验总结》中,关于《小部队的装备》一节中,有如下文字:
“1,枪枝,以匣枪为最好。每班须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更好,二支冲锋自动枪,只有一个组的步枪带刺刀即可。”
近距离的山林、村落游击作战,战斗往往发生在数十米甚至十数米之内,对武器的射程要求不高,而对反应速度和火力的持续性有很高的要求。既便于携带,又具备密集火力的大肚匣子,显然就成为首选。当然如果在今天,自动卡宾枪或短突击步枪会比大肚匣子更好使,但那个时候,你没有哇!
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话:“我们的部队走到哪里,群众一看就知道,因为我们部队带盒子炮的多。”他这话显然是在不经意间随口说的。但必须承认,盒子炮在人民军队的精彩战例中,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关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威震敌胆的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盒子炮都是标配。
第三个原因,是驳壳枪适合旧中国那样的政治形态。
民国,是一个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成的过度时代。在这个注定会充满着纷争和战乱的时代,敌、我、友往往变化莫测,内讧与兵变成为政治形态的一个畸形表现。在这样的形态之下,驳壳枪同样是最适合的兵器。
若在西方,你绝对没听说过同属一个军的这个师长到那个师长的公馆去吃饭会是一个鸿门宴吧?是的,没有。和民国同一时期的德军、苏军、美军、英军、日军等不可能有这样的故事发生,但在民国这三十八年,这样的事却司空见惯。冯玉祥宴请郭坚擒而杀之、周澜宴请袁祖铭擒而杀之、黄绍竑宴请冯葆初擒而杀之、张培荣宴请孙美瑶擒而杀之、杨增新宴请夏鼎和李寅擒而杀之,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那年头大股武装吞并解决小股武装的战斗,很多都是在推杯换盏、握手谈笑间发生的。
鸿门宴倒不一定每天都有,那些见惯了鸿门宴的带兵官们却不可一日无备。假如你是个军阀部队的师长或旅长,你敢像今天这样只带个驾驶员就去另外一个师的地盘上赴宴吗?估计很少有人敢。1933年,在察哈尔,冯玉祥与方振武合作,组成了同盟军联合抗日,可就在这种外有日伪进逼,内有蒋政权压迫的极端恶劣环境下,二人之间都是互相戒备,剑拔弩张。有一次,冯玉祥召集方振武去他那开会,方带了两卡车装备了驳壳枪的手枪队一同前往。开个会带那么多手枪队干嘛?怕冯玉祥做了他呗。
这还真的不能怪方振武格局小,不大气,那年头都这样。曾经横行热察绥的两大著匪、也是两大汉奸李守信、白凤翔,是磕头八拜的把兄弟。可那又怎么样!二人会面时,每个人身后照例都有数十人的手枪队擎着大张机头的驳壳枪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做好了随时火拼的准备。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对于革命来说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对于旧中国的大小军头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在这个事儿上,即使号称全国军队都是他的亲信和学生的蒋介石,也不例外。“西安事变”那一晚,夜宿华清池的他,身边负责警卫的,也全是自带的由清一色的浙江兵组成的卫队,该卫队的装备也是清一色的二十响驳壳枪。
驳壳枪,驳壳枪,千篇一律怎么都是驳壳枪,就没点别的什么家伙了吗?还真没有了。在自动火器还是凤毛麟角的二三十年代,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在会议室里、在宴席上发生的火拼,还真的没有什么比既便于携带又使用灵活还具有密集火力的驳壳枪更合适的了。
综上,我认为,驳壳枪在旧中国盛行,步兵支援火器奇缺、战争样式特别和敌与友的变幻莫测是主要原因,至于说列强对中国武器的禁运,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德国造?驳壳枪是手枪又不是标准步枪,按你的说法连驳壳枪都没有就不要抗日了?
--
FROM 120.244.227.*
16楼
|
defeatyou
|
2021-06-24 12:00:23
|
只看此ID
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就像我军,也不想万国造,问题是造不了
真正强国,是禁止使用缴获武器的
日本的掷弹筒也是,其他列强就不屑用这样的武器
【 在 chenqnet (尚同)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盒子炮风靡全国的原因,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比较可信
:
https://www.sohu.com/a/471845935_100191011
: 第一个原因,是旧中国缺乏近战自动武器,需要用冲锋手枪进行近距离火力弥补。
: ...................
--
FROM 219.236.127.253
17楼
|
liuxueshen
|
2021-06-24 11:57:19
|
只看此ID
唯一的原因是一战后的武器禁运,而驳壳枪不在禁运里面
这玩意儿跟轻机枪差不多价钱,能买正规武器傻子才买这个。
【 在 chenqnet (尚同)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盒子炮风靡全国的原因,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比较可信
:
https://www.sohu.com/a/471845935_100191011
: 第一个原因,是旧中国缺乏近战自动武器,需要用冲锋手枪进行近距离火力弥补。
: ...................
--
FROM 112.132.249.*
18楼
|
qlogic
|
2021-06-24 12:54:38
|
只看此ID
八路这种营养,为啥还有那么多没有夜盲症的人呢?
看过统计,解放前,中国有大半人有夜盲症
【 在 defeatyou (lance~天地一沙鷗)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鬼子还是怕八路的,说八路夜战如神
: 后来美军也是吃了大亏
--
FROM 113.110.227.*
19楼
|
McDonnell
|
2021-06-24 13:01:45
|
只看此ID
我听说盒子炮出口中国最多的,是西班牙生产的。
https://www.sohu.com/a/368990996_607689
【 在 chenq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可没说要不要抗日。盒子炮在当时的中国内战中有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来是德国造,最后大部分都出口到中国了。
: 老一辈耳熟能详的《平原游击队》里双枪李向阳,用的就是盒子炮。
:
: ...................
--
FROM 183.195.25.*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
2/5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