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高敬亭是真可惜了,本来一将的位子是他的
李的部队全没了。
许的部队还在。
当时萝卜多,坑少。
【 在 iceflare009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木匠好像有很大的隐情
: 首先他是西路军的最大功臣,也要求去延安学习,任劳任怨,结果连降六级
: 许世友犯下死罪,坐了1年多牢,出来就是副旅长,他还有意见,想当正的。
: ...................
--
FROM 125.119.253.*
批两淮战略思想问题认识中不正确:如果两淮蒋不能拿下或是不想拿下,革命会提前很长时间(蒋战争能力(经济政治军事)弱,我强或相当)。因此如果判断我能在两淮坚持,则应该集中或加强力量在两淮,黄克诚就不应去东北,去东北的干部应下山东华中。如此则进军东北的战略及行动是错误的。
【 在 SuperIn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啊,完全是情绪化发文,给你们贴一篇论文梳理下前因后果。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222.129.132.*
1945年9月,苏北的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向中共中央发出一封长信,提出了战略思考。
今天看来,在当时的整个中国,黄克诚的思路是迥然不同于别人。
他从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共和国民党一面纠缠一面攻城略地的战略是错误的。国共双方力量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游击战的时代,大兵团运动攻坚成为时代的必然,依托有利形势主力集结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并组建大战略区成为现实的必然。
在这种思考下,黄克诚明确建议中共中央,全面放弃南方的孤悬江南的不牢固的根据地,集中力量抢占东北和绥远,依托苏联发展力量。
黄克诚的思路后来被中共总结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其实质是放弃国军卧榻之侧的争夺,竞投国军的空门争夺东北和绥远。
对于国军来讲,限制共产党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快速接管富庶的江南更加重要。
中共中央接受黄克诚的建议后,国共两党虽然仍然不停的发生激烈的冲突,但大体是国军快速恢复在江南的管理,而共军快速北上集结。
这是非常有趣的一幕,国共都在大进军,都在抢地盘,不同在于共军是一面放弃南方的地盘,一面抢占北方的地盘。
从历史发展的走向看,中共之所以最终能够打败国民党夺取政权,东北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不可取代的战略作用。
严格讲来,战略规划解放战争布局的不是毛泽东,也不是刘少奇,而是黄克诚。
但是,解放战争前期,中共开局不利,损失非常的巨大,其原因就是中共对黄克诚的战略思考进行了两个极大的战略性修改。
黄克诚在长信中,明确提出一定要抢占绥远。绥远的地理位置北接外蒙而南连陕甘宁晋绥根据地,中共一旦控制绥远,就可以通过外蒙获得苏联的直接援助,而且可以通过外蒙直接联系林彪的东北和聂荣臻的晋察冀热辽,也就是说林彪可以很轻松的到大西北和毛泽东亲密交谈。中共对于绥远认识的不足,没有敢于放弃其他战略要点集结力量占领绥远,力量过于分散的结果是处处争夺、处处丢失。
黄克诚在长信中,明确提出粟裕指挥的新四军第一师,是新四军的核心部队,是重要的军事力量,但因为其根据地苏中直接邻接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宁沪杭,对于国军威胁太大,一定会遭到国军的围攻,一定在苏中不能生存,必须放弃苏中根据地向北发展。
【 在 SuperInter (Cocacol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啊,完全是情绪化发文,给你们贴一篇论文梳理下前因后果。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139.205.190.*
你可以了解下有关我军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从直接撤退到外线作战,到内线作战再转战外线,这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过程。
然后是具体这场战役,论文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主席8月底赋予华中野战军的任务是攻取海安后再攻扬州、泰州。但粟谭不放心,连发多封电报到山野,陈宋九月九日依然要华中野战军攻打海安,争取休整。
所以最后的追责也很明确,免去宋时轮山野参谋长位置。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1945年9月,苏北的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向中共中央发出一封长信,提出了战略思考。
: 今天看来,在当时的整个中国,黄克诚的思路是迥然不同于别人。
: 他从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共和国民党一面纠缠一面攻城略地的战略是错误的。国共双方力量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游击战的时代,大兵团运动攻坚成为时代的必然,依托有利形势主力集结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并组建大战略区成为现实的必然。
: ...................
--
FROM 221.224.208.*
这是他们两个人的回忆录?
【 在 SuperInter (Cocaco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当时责任追究很明确,就是免掉宋时轮山野参谋长的位置,宋时轮贬为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 宋时轮的辩解我没有,但陈士榘和王德(山野参谋处长)的看法是有的,也给大家看看。
: 陈士榘给出四点意见,强调了战略思想的不统一,这个是点到了重点。一般人看到了山野和华中野的分歧,没看到这是本质上山东分局和华中分局的分歧。
: ...................
--
FROM 117.136.66.*
陈士榘的回忆录,和王德的华东战场参谋笔记,实际上也是回忆录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他们两个人的回忆录?
:
--
FROM 221.224.208.*
这人有后吗?为啥总有人叨咕他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大股东,三野第一副40不遑多让吧?
--
FROM 114.246.102.*
他女儿后来给教员写信要求平反,毛说是项英搞的
【 在 cut18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人有后吗?为啥总有人叨咕他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YA-AL10」
--
FROM 119.13.68.*
黄的电报确实是独到。
东北总根据地,陕甘,晋察冀,山东重点,其他为游击。战争进程和他设想差不多。
里面对粟一师用的是“坚强主力”
绥远这段没见到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1945年9月,苏北的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向中共中央发出一封长信,提出了战略思考。
: 今天看来,在当时的整个中国,黄克诚的思路是迥然不同于别人。
: 他从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共和国民党一面纠缠一面攻城略地的战略是错误的。国共双方力量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游击战的时代,大兵团运动攻坚成为时代的必然,依托有利形势主力集结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并组建大战略区成为现实的必然。
: ...................
--
FROM 114.254.10.*
真是僭越了
【 在 psfbmf (Elect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坚强主力后面还有一句呢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120.25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