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建设工业体系
那请美帝现在在中国建芯片和光刻机厂,我们愿意付出非常多的现金和实物,只要能像苏联那样又建又培训,贸易战咱都好说,我们还给你美爹烧高香拜拜,祝美帝在叱诧蓝星几十年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苏联自己劳动力都缺,工厂不是永动机,是要人运营的,苏联不是盖了厂房给了机器(其实是收了现金和实物的,中方也有投入)就万事大吉了,培训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是最基本的,完全派人来运营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协议合同都包含这部分内容,当时也没知识产权转让授权的说法,所以不存在什么技术恩赐的说法。是双方平等合作达成一致的。
: 最后,当年东北的工业产值是全国七成,基础好,所以建设东北基地最经济也最合适,且从项目分配上,其实也是兼顾了关内有基础的地方。并不是主要从靠近苏联考虑。
--
FROM 120.245.92.*
唉,你这个智商为什么要看这个帖子
【 在 MaoJianq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啥用,你现在用的什么电器是当年苏联支援的?
:
: #发自zSMTH@RMX2173
--
FROM 207.6.11.*
可是你看156个项目,除了造船厂,基本很少摆在沿海的。
很不均衡吧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三线建设前,战备都不是最主要考虑。命令经济,各大区是要平衡的,沿海省份一点也没少。分布大体均衡。
--
FROM 120.243.27.*
80年代中央级别搞得最大经济项目就是经济特区,都在沿海。乡镇企业只是给政策,地方自己筹钱发展。
运费很重要啊,从马六甲运一个集装箱到上海,和上海运到苏州一个价。
一条长江的运量赶得上全国的铁路货运量。
要在内陆发展工业,要背负很大的运费成本负担。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运费不是关键,80年代到处是乡镇企业,不只是沿海,真正有规模上下游配套等聚集优势是2000年前后的事。很多沿海是有政策倾斜,先上车后补票之类,不是行政手段背书,没人敢这么搞。这是法律问题了都。
--
FROM 120.243.27.*
相当一部分算是朝鲜战争的血酬吧。
我想也不可否认当年的苏联有些理想主义的光辉
【 在 xrs 的大作中提到: 】
:
: 像现在美帝在中国建厂不行吗?非要让中国学到技术,而且是手把手教。
: 没想明白。
#发自zSMTH@YOK-AN10
--
FROM 183.253.115.*
估计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科技工业转移。
【 在 Zsu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苏联手把手教几百个大项目,中国自己不会有太强工业能力的。49年以前中国是个农业国,根本就没有工业。军工,重工业的底子,教育体系基本是毛子帮着建立的,真是什么都给,什么都说。
:
: 比如苏联出口轰六,手把手教中国人这飞机怎么设计的,课上苏联叫兽说一会整套资料发给你们,你们不用记笔记,于是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01.70.131.*
俄罗斯人本身天赋强加上从美国引进工业设备,他们也走过跟中国一样惨的从农民手里收粮卖粮再买机器的血路。
【 在 hawkin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这里,苏联到底是靠着什么短时间从沙俄直接化身为工业强国,文理工农医全面开花,而且一下子几乎成就点满,科技难道不用积累的?
:
: #发自zSMTH@KB2000
--
FROM 58.243.250.*
没工业体系, 你连圆珠笔都造不出来
【 在 MaoJianq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啥用,你现在用的什么电器是当年苏联支援的?
:
: #发自zSMTH@RMX2173
--
FROM 167.220.2.*
第一反应觉得你说的对,后来一想,那个时代本来就是群星闪耀的年代啊。现在更多是社会化大分工,全球都再难出那时候的名家、大师了。
【 在 kingw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沙俄彼得大帝之后,数学、物理、化学、文学、音乐、艺术、医学等领域人才辈出,随便拿出一个人都能碾压我国近代一直到今天各学科领域的人才,这是为什么在西方封锁下,苏俄仍然能在短时期内崛起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关键原因。今天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甚至可以把鹅毛按在地上摩擦,但是高端人才培养上,距离历史上的沙俄还是差的太远。
:
--
FROM 180.77.50.*
这有啥奇怪。。。难道你觉得中国人整体素质能跟俄罗斯人比?
【 在 hawkin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想过这个原因,但苏联本国人崛起实在太快,各领域的世界级牛人层出不穷,回头看看我兔,用了几倍的时间也没达到那种高度,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
: #发自zSMTH@KB2000
--
FROM 58.2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