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果SY不抗命下江南会怎么样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吞掉干翻国军80万。
如果1/4/6下江南。
那江北决战,就是共军54万,对国军68万。
把握只会更大。
【 在 wheretod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为了拖时间。是类似于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火烧进国统区,零敲牛皮糖同时。主要还是没很大把握鲸吞老蒋最精锐的兵团群。就像御敌于国门之外一样,好是好,做不到搞不好
: 成送死
--
FROM 122.9.80.*
下江南,本来就不是为了硬碰国军主力。
是为了扯散国军主力,争取更有利条件。
豫东2阶段是SY要打的,刘邓反对,当然老耄支持了。
证明老耄下江南扯动的决策是对的,扯散国军主力,
西兵团在江北打几仗的军令状是完不成的。
(5个纵队消灭5军等10个旅)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豫东战役也证实了sy的判断,在有重武器和当地根据地支持的情况下,才勉强打赢豫东。
: 如果丢掉辎重,没有后勤,没有根据地,想硬碰硬国军主力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
FROM 122.9.80.*
然后江北就好打了。
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提前打响,打的更顺利。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军会围剿的,毕竟你是去占地盘而不是过路。
--
FROM 122.9.80.*
没错,江南的1/4/6是很被动。
江北就更主动了。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也是很被动的命,不会有啥好结果。
: 历史上都是被迫丢掉辎重与根据地,才被迫去长征打游击的。
: 当时远远没到那地步,这都不是外线作战的范畴了,简直是就是西路军再现。
: ...................
--
FROM 122.9.80.*
你再读读电文。
另外你一面说调动不了国军主力,
一面说国军主力江南会剿,
这是国军主力复印机啊,1个兵两处用。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调动,粟给毛写的满分公文都没看过?
: 根本调动不了。
--
FROM 122.9.80.*
刘邓困难。
可是陕北,山东,华野缓过来了。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进山区打游击,而且效果好个屁,刘邓都快坚持不住了,
: 下江南是进山区吗?
--
FROM 122.9.80.*
老耄说反对下大别山是机会主义。
可以理解成先手和被动应付的区别。
参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就是积极主动的精神,而不是等待时机。
我们现在看到3年解放战争,都觉得后期和吃菜一样。
好像胜券在握。
实际上直到济南战役胜利。
之前各大佬都没那么乐观。
到7-8月,各大佬还没看到曙光。
所以钟期光见老耄,老耄说转折了,钟期光还说敌情这么严重,老耄看到胜利,佩服。
总设计师还说国军实力强过47年,现在更危险了,可能要完蛋。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别山的前提是被迫。
: 下江南可没到被迫的地步。
--
FROM 122.9.80.*
SY是怕困难。
而不是觉得没必要。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粟裕为啥就不事后,而是事先就能看出来没必要。
: 还不是对自己部队战斗力了解,就地就能解决问题。
: 才能做出最佳的战略判断。
: ...................
--
FROM 122.9.80.*
粟裕那时候连 淮安淮阴如皋这种新四军老巢都去不了,
又怎么能去江南?
那时候,真正能缓解刘邓压力的,就是林彪接了中央1948.2.7日电,
在锦州大打出手,让老蒋从中原调兵去东北。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淮海战役我军60万对80万。
: 其中1/4/6纵7万人。所以如果缺了1/4/6纵,我军是53万人。加上3/8/10纵豫东损失1万,是54万人。
: 国军算被调动15万人。所以国军是65万人,加上豫东被消灭的3.5万人。是68.5万人。
: ...................
--
FROM 124.228.116.*
林彪在东北再积极一点就好了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江南,本来就不是为了硬碰国军主力。
: 是为了扯散国军主力,争取更有利条件。
: 豫东2阶段是SY要打的,刘邓反对,当然老耄支持了。
: ...................
--
FROM 124.22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