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果SY不抗命下江南会怎么样
大别山的前提是被迫。
下江南可没到被迫的地步。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如果对大别山的意义有争论,就先讨论大别山就好了。大别山没意义,粟裕下江南同样就没意义。
: 先讨论大别山吧。或者讨论刘邓和陈谢出外线都可以。
--
FROM 175.160.204.222
虽然大别山的形势看起来更有必要一些,但下江南道理上是一样的。
虽然从事后看,不下江南也可以,但这是事后,从战略的角度讲,下江南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战略是扬长避短此消彼长的过程,刘邓,陈谢出外线和粟裕下江南一样,是发挥我军宽大机动优势,调动敌人,寻求战机,此消彼长,积累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条件。
当时的情况,我军在江北不占优势,即使到了淮海战役仍然不占优势(虽然综合各方面优势占优势)。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如果SY不抗命下江南会怎么样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Feb 15 17:05:33 2023), 站内
:
: 大别山的前提是被迫。
: 下江南可没到被迫的地步。
:
: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所以如果对大别山的意义有争论,就先讨论大别山就好了。大别山没意义,粟裕下江南同样就没意义。
: : 先讨论大别山吧。或者讨论刘邓和陈谢出外线都可以。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75.160.204.222]
--
FROM 219.239.31.*
粟裕为啥就不事后,而是事先就能看出来没必要。
还不是对自己部队战斗力了解,就地就能解决问题。
才能做出最佳的战略判断。
同样是啃骨头,有辎重与根据地与没有可是天差地别,代价完全不一样。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大别山的形势看起来更有必要一些,但下江南道理上是一样的。
: 虽然从事后看,不下江南也可以,但这是事后,从战略的角度讲,下江南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 战略是扬长避短此消彼长的过程,刘邓,陈谢出外线和粟裕下江南一样,是发挥我军宽大机动优势,调动敌人,寻求战机,此消彼长,积累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条件。
: ...................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04.222
FROM 175.160.204.222
粟裕从来没说不必要,而是说有困难,所以粟裕希望的战略方法是滚动推进而不是宽大机动。
和战斗力的认知也没关系,当时没有人提江北决战。
刘邓的观点也同样:如粟有困难,迟出亦属稳妥。
这种内线坚持到一定程度出外线是发挥我军优势的办法,没有任何问题。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如果SY不抗命下江南会怎么样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Feb 15 17:17:08 2023), 站内
:
: 粟裕为啥就不事后,而是事先就能看出来没必要。
: 还不是对自己部队战斗力了解,就地就能解决问题。
:
: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虽然大别山的形势看起来更有必要一些,但下江南道理上是一样的。
: : 虽然从事后看,不下江南也可以,但这是事后,从战略的角度讲,下江南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 : 战略是扬长避短此消彼长的过程,刘邓,陈谢出外线和粟裕下江南一样,是发挥我军宽大机动优势,调动敌人,寻求战机,此消彼长,积累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条件。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75.160.204.222]
--
FROM 219.239.31.*
哪条舟?
【 在 now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刻舟求见太厉害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R」
--
FROM 122.9.80.*
ZY不了解地方什么战术能力?
是中央以为1/4/6纵能在江南生存,实际上SY没这个能力?
SY能力比刘邓差那么多么?
ZY战略错在哪里?
ZY误判最厉害的是豫东之后。
豫东二阶段,华野减员3万5,歼敌2万5.
结果上报伤亡1万,歼敌5万。
结果ZY让西兵团干这干那,结果西兵团干不了。
这又能怪ZY?
ZY让各战区定时写汇报。
你倒是写啊。SY没写吧,这也怪ZY?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事充分反映了,中央不了解地方的战术能力,怎么可能得出中央战略是对的结论?
: 这
--
FROM 122.9.80.*
那时候国军一点都不困难。
集中7/8个整编师,加强山地装备,抱团推中。
已经把东里店拿下了。
华野眼看着没有办法。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时候国军更难,
: 总要有第一次的,除非像林那样,绝对优势情况下才有第一次。
: 这事还是反应的中央对前线不够了解,影响了制定最优的战略。
: ...................
--
FROM 122.9.80.*
说的是江北的形势。
我军少了6万,国军少了12万。
所以国共相对实力,1/4/6下江南,比留在江北更有利。
江北应该肃清更快。
【 在 votary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得太简单了吧,人不会动啊,一直死死钉在淮海?
--
FROM 122.9.80.*
你说送就送么?
我党上上下下,没一个觉得过江是送的。
SY也是说过江后的问题。没说过江。
你比全军各大佬,比SY还牛啊。
你再看看朝鲜出兵,
那是全体大佬都觉得是在送。
结果怎么样?送了么?
【 在 roy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间啊。48年夏季之前过江,和49年三大战役打完后kmt人心尽失过江是一回事吗?
: 48年在南京到江阴之间过江,基本上就是送了。长江舰队可不是摆设
: 我的看法是襄樊战役之后PLA才真正具备(偷渡)过江的条件。过江战略本质上是拖时间(等东北破局),不可能比现实位面更快解放全国
: ...................
--
FROM 122.9.80.*
国军只派了5个军去东北。也就总兵力10%不到。
后来东北各种要增援,老蒋都不给。
共军倒是派了1/3去东北。
最后还是关内自己搞定了。
就是关内共军用2/3的本钱敲掉了老蒋90%的本钱。
关外共军用1/3的本钱,敲掉了老蒋10%的本钱。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国共都将最牛的将领和最精锐的军队派去东北,东北的军工都包含大批飞机大炮,还有日军留下的大量技术人才。
--
FROM 12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