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标志着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为何如此简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仪式却非常简单,甚至没留下一张照片,这是为什么呢?
一、清政府尚未被推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成立军政府。清政府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赴湖北镇压革命。革命党人认为只要清廷退位,共和政府成立,选举产生大总统,革命就成功了,即可与北方停战议和。所以11月9日,湖北军政府总司令黄兴将军致电袁世凯,希望袁世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不世之功,当中国之华盛顿。
狡猾的袁世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清政府与革命军之间斡旋。一方面表现朝廷忠臣的样子,稳住清室,让清政府及满蒙贵族大量提供军费。
一方面摆出积极的姿态与革命党人讨价还价,企图在清帝退位后获得最高权力。许多革命党人受到袁世凯的蒙蔽,包括因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而名扬天下的汪精卫。11月14日,汪精卫与君主立宪派杨度合组“国事共济会”,以调合南北、共济国事为宗旨,认为进一步革命将导致国内连年战乱,军阀割据,势必造成国家分裂。主张开国民会议议决国体,联合革命、立宪两派拥护袁世凯,实现南北统一。
南北双方于12月2日达成停战协议,随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北方议和全权大臣。
南北和谈期间,袁世凯向革命党人透露自己支持共和的消息,所以大多数革命党人认为由袁世凯推翻清政府,既可以达到推翻专制主义的目的,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维护国家统一。所以议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黄兴曾致电袁世凯:若能赞成共和,中国共和大总统,断是项城(袁世凯为河南项城人)无疑。一时间,袁世凯出任共和国总统是当时大多数革命党人、海内外立宪派、旧官僚以及新闻界共同的心声。南方甚至做出暂时不选举临时大总统的承诺,虚席以待袁氏。
当然,也有革命党人认为袁世凯只是故意拖延时间,延缓革命势头。革命党人需要自己的领袖。正直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抵达上海,次日召开同盟会干部会议,会议商讨组织临时政府方案;决定先向各省代表示意选举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得到各省代表同意。以孙中山的资格与威望,顺利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而此时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尚未被推翻。
二、就职典礼定为公历1912年1月1日
中国古代对历法尤为重视,改朝换代之际,新王朝为了表明自己“应天承运”,必重定“正朔”(正为一年的第一个月,朔为一月的第一天)。自汉武帝开始皇帝登基改元,设农历正月初一为正朔,数千年历史,以此相续。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筹款,在得到革命消息后,他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先在欧美游说各国政府支持革命,特别是希望列强们能给予财政上的帮助,并且拒绝给予清政府贷款。虽然这些外交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但孙中山回到上海后,还是受到了革命党人与群众的热烈欢迎。正当孙先生高举礼帽,向欢迎群众频频致意的时候,某记者挤上前去,劈头便问:“孙先生,你这次带了多少钱回来?”孙中山一愣,随后意气风发的大声道:“予不名一钱也,所带来回者,惟革命精神耳!”
12月27日,孙中山在上海接见各省代表会代表时说:本月(农历十一月)十三日为阳历1月1日,如诸君举我为大总统,我就打算在那天就职,同时宣布中国改用阳历,是日为中华民国元旦。孙中山决定学习西洋,采用阳历,改以民国纪年,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即阴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因此定在了1912年1月1日。1912年因此称为“民国元年”。
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了黄兴传达的孙中山的三点意见:改正朔用阳历;改为中华民国纪元;临时政府采用总统制。
三、就职典礼准备仓促
12月29日,各省代表举行选举会,孙中山毫无悬念的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这一天,距就职典礼只有两天时间,孙中山当时还在距离南京300多公里的上海。当时沪宁一线交通远非现在方便。1912年1 月1日上午,孙中山从哈同花园出发,到上海北站参加热烈的欢送仪式。行前,孙中山曾就赴南京之事对陈其美说:“我辈革命党,全不采仪式,只一车足矣。” 11点,专列才起动前往南京。经过数小时车程,孙中山到达南京下关火车站后作了短暂停留,又坐上城内宁省铁路小火车直抵两江总督署东箭道车站。在东箭道的车站下车后,孙中山换乘一辆蓝色丝绸绣花马车,直抵两江总督署,到达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据专家最新考证,孙中山就职典礼直到晚上11点才开始举行。
冬日的夜晚阴冷灰暗、寒风刺骨,但丝毫不能影响到孙中山等人的高涨热情,多年奋斗终于迎来这神圣的时刻。典礼开始前,孙中山环顾现场,发现少了横幅,秘书张荆野曾作过八旗教习官,字写得好,随即挽袖下笔,写下“吾大中华民国吉期良辰”十个大字,大堂左右立柱悬有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些可能就是主要的典礼会场布置了.
就职典礼程序如下:奏军乐、代表报告选举情况、大总统致词、代表致欢迎词并颁发印绶、总统盖印宣誓、海陆军代表致颂词、大总统致答词等。孙中山一生中的照片还是较多的,但是,就职典礼这么重要场景却没有发现任何图片资料。这是因为当时的闪光技术比较落后,并且还有一定危险性,没有拍摄。据同盟会员袁希洛《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见闻》记载:“这庄严的典礼以在夜间的缘故,当时摄影记者未有镁光设备,不能摄一张照片,殊为可惜。”
仪式由山西代表景耀月主持,风尘朴朴的孙中山身穿中西装居中站立,庄严宣读就职宣言:“倾覆满州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任典礼,也可视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典礼,相对其历史地位,仪式虽然简单,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也是中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开端。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不朽的时刻!
因为没有影像资料,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任仪式场景具体是怎样,留下了许多悬念。经多年研究,孙中山就职典礼是在大堂举行的,而非以前所说的暖阁。多年来,有多个艺术作品再现了这个重要场景,也人为化地将这个场景“隆重化”了。艺术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孙中山办公住宿设施也很简单。因为财政紧张,孙中山将两江总督署内的西花厅作为“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起居室是署内不远处的曾供幕僚居住的两层小楼。孙中山就职之时,就言解职之约,仓促就任“临时大总统”,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给袁世凯施压。
袁世凯在听说孙中山已经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又生气又惊慌。按他的计划,原本打算用南北和谈来压迫清廷与革命党同时交出大权,一方面皇帝成为虚君,另一方面则让革命党取消独立,重归统一;最坏的打算,也是由国民会议来决定国体问题。但老袁没有想到的是,如今革命党竟然先下手为强,抢先成立临时政府以制造既定事实。这下袁世凯急了,他一面下令武昌前线的北洋军发起攻击,一面让北洋将领们发出“反对共和、拥护君宪”的通电,意在对南方施压。在听说革命党想以总统之位换取他支持共和的建议后,袁世凯佯装大怒:“某为大清总理大臣,焉能赞成共和!欲使余欺侮孤儿寡妇,为万世所唾骂,余不为也!”
南北双方的政治博弈进入最后关键阶段。2月12 日,在袁世凯的“努力”下,清帝退位。孙中山按照就职宣言,于次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推荐雄居北方的袁世凯为总统。孙中山从就任临时大总统到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仅仅44天。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任典礼,也可视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典礼,相对其历史地位,仪式虽然简单,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也是中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开端。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不朽的时刻!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组织由地痞流氓组成公民请愿团非法干预国会选举,强奸民意,被“选”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举行了隆重的即位大典,成为历史笑柄。
孙中山先生功成不居的优秀品质,及天下为公的豁达胸怀。与袁世凯极力夺权,甚至称帝复辟的狭隘心胸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
含图片全文来自无佣金、无中介,永不向买方收费的二手房业主直售平台。微信公众号:业主售房:
https://mp.weixin.qq.com/s/YscaCQbqgSzR8lgIxec6hw
--
FROM 111.19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