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
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
放。
图片
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为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藏族同胞热烈欢迎
人民解放军。图|新华社
根据西藏的实际困难,特别是百万农奴极其悲惨的境遇,毛泽东决定“进军西藏,不吃
地方”。10月,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驻拉萨。
为了严格执行这项政策,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率部一边修路一边进军,同时开垦荒
地生产。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进藏部队以超人的意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修通了举
世瞩目的康藏和青藏公路。
1956年,西藏相邻省区民主改革相继推行,西康地区的封建上层势力为了维护政教合一
的农奴制,率先以武力对抗民改。
到了1958年,青海牧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康区的叛乱分子遭解放军打击后窜
入西藏,在美国中情局和噶厦政府分裂势力的支持下,将中央出于团结西藏上层而作出
的“六年不改”承诺视为软弱可欺,公然成立了“四水六岗卫教军”,频繁袭击部队军
车和守点分队,疯狂残杀地方工作人员。
在1959年3月20日拉萨全面叛乱爆发前,西藏军区内还有四场保卫战艰难“上演”。今天
,库叔要讲述的,就是这四场重要保卫战背后的故事。
1
多地被围,老井冈上演“空城计”
在1959年3月20日发生全面叛乱之前,西藏上空已是阴云密布。
此前,根据任务划分和后勤保障的实际情况,解放军对驻藏部队的规模进行了调整,当
时全部驻藏兵力只有五个团,分散驻守各地承担边防、生产和守点保线任务。
1959年元旦刚过,在西藏军区主持工作的谭冠三政委就接到扎木中心县委的急电,扎木
突遭上千叛匪的疯狂围攻。扎木是川藏线上的交通要地,兵力只有一个排,情况十分危
急。
当时,军区身边的部队只有159团,而拉萨城内只有一个营,不能动。谭冠三只好让159
团调另一个营,火速救援扎木。紧接着,告急电又到,纪路通林场被围,林场工人绝大
部分是曾经备受苦难的农奴,绝不能让他们落在叛匪手里。谭冠三咬牙把159团驻守黑河
的一个营也派了出去。
还没喘过气来,丁青告急,当地驻军只有一个连,叛匪兵力十倍于我。谭冠三已无兵可
派,只得使出最后一招,请求军委出动空军。第二天,急电再至,泽当遭3000叛匪围攻
,山南地区无法使用空中支援,谭冠三只能回电:泽当务必独立坚守,不要依赖援军。
图片
图 | 作者制图
更让谭冠三担忧的是拉萨,噶厦政府和藏军准备叛乱的消息已经闹得满城风雨。稳住拉
萨局势是当务之急,谭冠三这位老井冈,只好学诸葛亮。
此时,驻青海的空军轰炸机开始支援丁青,谭冠三借此放出风:解放军已经用飞机运来
了大批部队,即将围歼各处叛乱势力。实际上,当年西藏仅有当雄一个机场,因高原地
形复杂、气候恶劣,飞行范围受限,航空兵只能在藏东和藏北的部分空域执行任务。
谭冠三又把噶厦政府二品以上的官员和夫人请来,以庆贺藏历新年为由开了个招待会。
他再次讲明政策,说清利害,接着话锋一转拍案而起:“不过有件事情要先说清楚,听
说有人还是要搞叛乱,如果还不听我劝,可以试试看,我不用拉萨以外的部队,就用城
里的两个团八个连,保证消灭你。”
散场后,做会议服务的女文工团员小于好奇地问政委:
“2号,咱们哪有两个团啊?”
“你们文工团加上汽车16团,不是两个团吗。”
“那八个连又在哪儿?”
“咱们不是有个红八连吗?”
西藏全面平叛前,拉萨以外的几场要点保卫战,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开始的。
2
扎木保卫战:一把大火
最先被围攻的扎木,当时只有158团一个38人的加强排和20余名县委工作人员。县委书记
孟宪民预料到叛匪早晚要来,和指导员林天得、排长张学奎带着大家事先修筑了12座碉
堡、41个掩体和800米交通壕,并打了6口水井。驻地人人站岗,县委书记也不例外。
18军是一支军政双优的部队,从进藏开始,始终模范地执行民族、统战政策,常年给藏
民办实事,做好事。叛匪逼近波密时,当地很多进步头人和群众都躲进了扎木,如许木
宗头人江村等,都是举家前来,附近的尼姑也都跑来给解放军通风报信。这些群众的帮
助,对18军掌握叛情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围攻扎木的“卫教军”总司令恩珠仓·贡布扎西和当地头人蔡刀,纠集了1600多名叛匪
,装备有60、82毫米迫击炮各两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13挺以及大量美制M1半自动步枪
,火力在解放军之上。
155团炮兵主任姜华亭叛逃后,当上了“卫教军”的高参。他熟悉解放军兵力布防和作战
特点,在目标的选择、发起攻击的时机、火炮的运用等方面,给解放军守点分队带来了
相当大的威胁。
1959年1月4日是星期天,天刚拂晓,3发信号弹腾起,叛匪开始炮击。炮弹集中打在县委
大院里,击毁了一部电台,炸塌了库房。江达头人的家人布玛架枪还击,远距离打死了
叛匪一名82炮手。
县委人员则早已进入工事,一枪不发,沉着地等待叛匪冲锋后,再突然开火,杀伤叛匪
。在军民的顽强抗击下,叛匪这一天的猛攻以失败告终。
第二天,叛匪占据了康藏公路管理局大礼堂,居高临下,以火力控制了县委大院。为了
坚守下去,孟宪民和林天得商议后,决定忍痛烧掉大礼堂,当即集中火力掩护,派两个
战士带着棉花和汽油,冒死冲了进去。
当年西藏的经济条件极其落后,在扎木连一颗钉子都买不到,所有物资全靠内地运上来
,建起一栋建筑极其费力,下这个决心是非常不容易的。
眼看就要得手的叛匪,被这把大火挡住了。
援军159团2营从一千多公里外赶来,乘车过林芝后发现道路被破坏,只能徒步前进,没
想到又赶上了大雪,团政委董志理的双脚被冻坏。叛匪还烧毁了通麦大桥,各连只能靠
工兵携带的几只橡皮舟,强渡易贡藏布江。
一路上,副团长吴晨带队冲破叛匪的阻击,最后七十公里强行军,前卫连两次进行轻装
,一望见扎木的大火,干脆把棉大衣、干粮都扔了,拼尽全力冲向扎木。这时东边昌都
的援军也赶到了,叛匪被歼一部,余众骑马溃去。
扎木保卫战打了13天,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军民同心如铁,终于保住了这个要点
,他们等来的不仅是万分期盼的援军,还有总参的嘉奖令。
3
泽当保卫战:勇士迭出
泽当为山南分工委所在地,是解放军在山南唯一的驻兵点,守备分队为155团3营,由教
导员耿子良和副营长江宪玉率领,这时各连均不满编。当时主持工作的分工委书记是王
运样,副书记张曾文。山南有银行、学校、气象站、百货公司等单位,叛匪的进攻迫在
眉睫,地方工作人员也都进行了战斗编组。
图片
西藏山南地区重镇泽当。图|新华社
“四水六岗卫教军”的老巢就在山南。1月25日,2000余名叛匪带着美国中情局空投的迫
击炮、轻重机枪和炸药,把泽当围了个水泄不通,并首先向7、8连驻守的山梁发起猛攻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最危险的时候,叛匪甚至爬上了隐蔽部和碉堡顶上。
不过,叛匪连续三天的进攻,都被解放军打退。
强攻山地受挫,叛匪转向泽当的仓库和医院,把炮轰、火攻、坑道爆破都用上了,炸毁
了多处房屋。西南角工事被轰塌,叛匪一拥而上,这时,一个藏族汉子从土里爬起来,
猛甩一阵手榴弹将叛匪炸退,这个勇猛的藏民,就是后来的全国民兵模范黄辊。
气象行业的全国劳模陈金水,当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进藏工作,被分配
在泽当气象站。战斗中,气象站被炸塌,陈金水从土里站起来时,有五个战士还被埋在
下面,他和几个同事直接趴在废墟上用手挖,先挖出两具烈士遗体,又救出了被压在底
下的三个战士。
这三个战士以为叛匪已经攻了进来,担心死后武器落在叛匪手里,用来杀害自己人,就
把机枪和冲锋枪拆散埋进了土里,每人手里都握着两颗手榴弹,准备和叛匪同归于尽。
此后,刚从学校毕业的陈金水,每天抱着枪做气象记录,叛匪攻上来,他端起枪就投入
战斗。
同在气象站工作的陈启厚,在观测时被叛匪一枪击中,牺牲时只有19岁。从那天起,陈
金水就把一封遗书揣进了口袋,上面写道:我死后,请千万别告诉我妈妈,她老人家把
我养这么大不容易。
1959年3月20日,拉萨叛乱爆发,谭冠三政委指挥13个连的兵力,迅速平息了市区的叛乱
,西藏全面平叛正式宣告开始。
这时的泽当,正打得难解难分,“卫教军”用尽各种手段,始终无法突破3营的防守。拉
萨平叛结束后,援军赶到,大部队分数路进入山南,泽当才告解围。这时已是4月上旬,
泽当保卫战打了74天。
4
索宗保卫战:寺院的帮助
索宗被围攻,是在拉萨全面叛乱发生之后。
当时,索宗没有成建制的部队,黑昌公路的道班中汉、藏工人和工作组、气象站加起来
,总共不到60个人。那时道班工人都配枪,再加上工作组和气象站有十来个转业军人,
有战斗经验,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民兵指挥部,准备抗击叛匪。
【注:宗是西藏对县的旧称。道班是铁路或公路的养路工人的组织,每个道班负责若干
公里的养路工程。】
老兵们先带着道班工人抢筑了工事,战斗开始后,扛住了叛匪的几波进攻,但叛匪人多
势众,战斗越打越被动。
索宗寺庙的老堪布(住持)同情工作组,引领着一部分民兵进了寺庙。这个位置,可以
和工作组大院构成交叉火力,互相支援,继续坚持。
后来,数百叛匪组成了突击队,朝寺庙里猛攻。守寺庙的人太少,在叛匪的围攻下,老
兵们边打边退,最后退到了寺庙顶层。
叛匪冲进寺庙,老兵们带着道班工人守住楼梯,用绳子把手榴弹吊到楼下炸死角。叛匪
一时攻不上来,开始用刀猛砍殿内的柱子,如果柱子一倒,上层塌下来,所有人都会落
到叛匪手里。听着楼下咔咔的刀砍声,老兵们束手无策,众人心急如焚。
危急关头,一架空军的图4轰炸机正好赶到,扔下两枚炸弹,一颗落在院内,一颗落在墙
外,叛匪一下就乱了套。老堪布怕寺院被炸坏,赶紧把一面红旗挂上了屋顶,红旗还是
解放军进藏时送给他的。飞行员看见红旗,掉转机头飞走了。
趁着叛匪还没从慌乱中缓过来,大家把棉被和衣服都撕了,用布条结成一根长绳,一个
接一个溜下地面,安全撤回了工作组大院。
老堪布执意不离开,最后倒在了叛匪的枪下。
索宗气象站是国家基本站,每天有8次绘图报,一早一晚还有两次小球测风。寺院制高点
易手后,气象站处于火力封锁之下,尽管空军多次来支援,但靠飞机是赶不走叛匪的。
危险之下,气象站的观测作业一天也没有停过。气象人员坚持工作,气象站的几个老兵
负责掩护,和叛匪对射。观测时,叛匪的子弹就打在经纬仪周围;有时小球刚放出去,
就被枪法好的叛匪凌空打爆,只能再放,一直坚持到观测完成才能撤回。
空军的轰炸机也多次出动,支援民兵们顽强抗击,直到有一天,骑射精熟的蒙骑14团跃
马扬刀呼啸而来,索宗才解了围。十几个解放军退伍老兵带着一群汉藏群众,顽强抵抗
了45天。
5
丁青保卫战:石头都能被点着
丁青距昌都300余公里,当时不通公路,位置偏僻。按时间顺序,丁青保卫战开始的时间
比扎木还要早一天,但却结束得最晚,所以最后来讲。
图片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孜珠寺。图|新华社
昌都是当年西藏叛乱的重灾区,当地的叛乱头子叫呷日本,非常嚣张,早就扬言要攻打
丁青。
丁青县委副书记王正廷到任前,昌都分工委书记苗丕一对他说:你们要做好准备,三个
月内不要指望援军。
丁青的驻军是158团2连,另有县机关工作人员60多人,也编成两个排,在连长王保安、
指导员石高宝指挥下,抓紧修筑了防御工事。在战前,呷日本还派人送来牛粪和马料,
牛粪是牧区的主要燃料,在藏区是生活必需品。呷日本以此来迷惑解放军,实际是为了
侦察情况。
围攻发起当天,2连1排正在开饭,事先隐蔽在两侧房屋里的叛匪突然冲进大门,哨兵和
副连长猝不及防,当场被杀害。幸亏1排吃饭都背着枪,全排扔掉饭碗开枪还击,将40多
名叛匪大部消灭,西藏平叛最漫长的保卫战开始了。
丁青叛匪聚散无常,少则数百,最多时有4000多人,占据了周围的所有制高点,如果一
起压下来,仅凭2连的兵力难以抵挡。空军轰炸机只能火力支援,对地面进行扫射,将逼
近的叛匪驱离,但无法解围。
那时国家不富裕,与叛匪进入相持阶段后,县委主动提出不用再派飞机助战,保证人在
丁青在。不过,叛匪惧怕解放军的飞机,摸不准飞机什么时候再来,所以不敢过于逼近
。
县委驻地地势低,白天无法在院中走动,出于主动防御的考虑,2连组织了多次夜间出击
,要求快打快撤,一小时内必须回来。两次夜袭的结果,解放军无一伤亡,拔掉了叛匪
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随同出击的地方工作人员得到了实战锻炼,情绪高涨。
2连还根据藏胞提供的情报,对呷日本的开会地点组织了一次奔袭,虽然没有抓住这个叛
首,但消灭了几十名骨干,打击了叛匪的嚣张气焰。对于2连的出击战斗,军分区首长非
常高兴,没有兵力去救,就一次接一次地发嘉奖令。
与其他几场保卫战一样,当地的水源和燃料受到叛匪严密封锁。每次去河里取水,都要
在火力掩护之下进行,而每次抢水,至少要消耗一发迫击炮弹和百十发子弹。好在战前
粮弹准备比较充足,2连精打细算使用,优先保证抢水。
最困难的是燃料。被围困的2连捡不到牛粪,眼看存柴也要烧光,这时,有人偶然从当地
的旧书里发现一段地质方面的记载,提及本地有一种能燃烧的石头。大家按图索骥,果
然在不远处找到了这种石头——油母页岩。
丁青的页岩石虽然燃烧值低,但点着了总能烧水做饭,这就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2连马
上武装出动,抬回大量的油母页岩石块。叛匪看见解放军一大筐一大筐往回抬石头,以
为守军弹药将尽,试探着进攻了一下,结果2连的枪炮打得非常凶,没有一点节省弹药的
迹象,叛匪一时满头雾水。
油母页岩烧起来味道特别大,呛得炊事员泪流满面,县委书记却高兴地把俘虏都找了过
来,一起看炊事班用油母页岩做饭,等俘虏吃饱后把他们都放了。
叛匪中间马上就传开了:这个仗咱们打不过,佛祖在帮解放军,连石头都能点着。
西藏平叛是一场政治仗,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是保证平叛胜利的重要政策。昌
都分区因前期不注意区分叛匪骨干和被裹挟的群众,致使叛匪越打越多,张国华司令员
曾严厉批评单纯采取军事手段的做法。因此,丁青守军对俘虏来的叛匪,不打不骂,并
管好伙食,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幕。
丁青保卫战打了整整90天,解围之时,格桑花已经开遍了原野,夏天都到了。
1959年元月,毛泽东在下发西藏工委的文件中,曾作过两点批示:第一,必须在几年中
将基本群众争取过来,孤立反动派;第二,把我军锻炼得很能打。
再看这几场传奇般的保卫战,无不具备两个共同点:一是军地之间、军民之间齐心协力
,众志成城,叛匪难撼;二是孤军坚守,指战员军事素质过硬。参加这几场保卫战的,
是18军几个老团队下属的步兵分队,在后来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155团是首战克节
朗的主攻团,159团是略马东阻击战中著名的“郭指部队”,战功卓著。
一系列要点保卫战的胜利,为解放军平叛部队的部署和集结赢得了时间,此后,历经三
年的平叛战斗,西藏开启了民主改革,推翻了黑暗的农奴制度,最终实现了百万农奴的
翻身解放。
--
修改:PlayerUnkwn FROM 14.155.115.*
FROM 14.15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