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今天很开心,虽然刚刚升出地平线的骄阳,发射出的耀眼光芒非常的晃眼睛,但他还是看清楚了,徐学功的营地就在前方。
在夏季里打仗,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穿了盔甲就更难受,一个人头戴七八斤重的铁盔,身披40多斤重的布面甲,就像在一个蒸笼里一样,头顶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涌,不仅仅经常迷住了眼睛,也让衣服全都粘成了一片,浑身上下,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奇痒无比,更要命的是,隔着厚厚的铁甲,想挠挠痒都做不到,而且为了抵御枪弹,胸前的铁甲还被多缝了一层,前重后轻,必须始终费力地挺直腰板,才能维持平衡。
尽管穿着很难受,可是命更重要!到了这个时代,士兵早就不穿盔甲了,因为那玩意儿根本挡不住近距离射出来的子弹,不过指挥官却很喜欢穿,一来炫耀身份,二来他们在战线后方,更要小心的,是别被到处乱飞的流弹意外打死。
由于这个时候子弹大部分是铅做的,所以多缝一层钢甲以后,还挡得住远处射来的流弹。等到再过一段时间,金属定装弹普及以后,子弹由更硬的金属制造而成,穿什么都挡不住,从此才彻底没人穿盔甲了。
所以马仲也不能免俗,全身裹着厚厚的盔甲,虽然又热又痒,但是马仲却越来越兴奋,他发现敌军一直在那里磨蹭,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他已经确定,敌军肯定跑不掉了,两侧包抄的轻骑兵,就快要合围了。
不过天气实在是太热,奔袭了一夜的士兵,这时也疲惫不堪,为了节省体力,经验老道的马仲特意走在了阵列前面,压住了进军的速度,没有发动冲锋,他打算推进到离敌人300米的时候自己停住,然后让步兵上前,乱枪轰死对方。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敌军中一匹战马,孤零零地跑了出来,不过他有点看不清楚,因为阳光太刺眼,正好就从那个方向射了过来。
他努力地眯缝着眼看了半天,发现马背上好像没有人,心想可能是一匹受惊了的战马,这在战场上司空见惯,所以他也没有太在意,周围的卫兵也都看见了那匹战马,想法和他差不多,看了一眼也都没当回事。
马仲的目光再次回到了敌军身上,他发现敌军已经全部上马,摆出了冲锋队形,这让他不由得有点诧异,但是心里却鄙夷地冷笑了一声。
现在离敌军已经不到300米了,马仲勒住了马头,回过头向步兵指挥官挥手,让他们上前。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眼角的余光,猛然看见了刚才那匹孤零零的战马,已经冲到了他的身前,一个人忽然从马肚子底下翻了出来,然后挥舞着一道黑影就冲他砸了过来,他急忙低头一躲,但是还是觉得背心被重重一击,铁甲也被砸凹了,所有的骨头似乎全都断裂了,剧痛中他失去了知觉,被砸瘫在马背上。
完成这个传奇一击的,正是徐学功!
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件事呢?因为这实在太神奇了,更重要的这是真实的历史,不是什么演绎小说,它是被记录在可信的官方史料里,而且是在晚清真实发生过的所有战争中,最不可思议的一场,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的传奇。
接下来,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马仲的卫兵全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惊呆了,大家只是目瞪口呆地盯着徐学功把马仲砸瘫在马背上,然后又吃惊地大张着嘴,看着徐学功勒转马头,又冲了回来,一把抱起了已经失去了知觉的马仲,把他甩在肩头,又冲了出去。
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做出任何反应,上万名士兵,都被这个匪夷所思的时刻,惊得定在了那里。等到徐学功的战马冲出去了近百米之外以后,士兵们才回过神来,一部分人胡乱地向前开枪,另一部分人则掉转身子就跑。
和马仲的士兵一样震惊的,还有徐学功手下的500多人,他们同样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甚至等徐学功已经跑回来了100多米,才想起来要发动冲锋。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任何悬念了,失去了主帅的军队,自然是一哄而散,徐学功大获全胜。
图片
这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甚至在世界的军事史上,凭一己之力,击败一支上万人的军队,在可信的历史里,这恐怕都是唯一的一次,至于李元霸,赵云,张飞,关羽之类,他们的英雄故事,更多的都是小说家的演绎,唯有徐学功的这次出击,是被记录在《昌吉地方志》里的,所以这也是最可信的一次。
因此古往今来,最有资格被称作万人敌的,恐怕唯有徐学功一人!
徐学功单骑击杀马仲这件壮举,迅速被传开了,粉丝一波波地蜂拥而至,而与此同时,妥得璘也重新组织起来一支军队,双方合兵一处,迅速攻下了马仲的地盘,更准确地说,是阿古柏的地盘。
不久之后,他们就收复了乌鲁木齐,把马仲的儿子马人德,打得落荒而逃,就连远在巴里坤的清军都被鼓舞了,新任乌鲁木齐都统景廉,特意派提督张玉春,率领200骑兵,外加已被清军收编的孔才,赵兴体等民团前来助阵,希望能借机,把北疆重新纳入清朝政府的管理之下。
不过在有一个问题上,他们和徐学功分歧很大。景廉认为穆斯林叛党是不可靠的,和他们合作要非常谨慎,而孔才,赵兴体等等这些已经变成了清军将领的民团首领,和妥得璘之间那更是血海深仇,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所以并不积极。
很快,战局就发生了变化,被打得走投无路的马人德,开始向阿古柏求救,已经处理好了和俄国关系的阿古柏,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就派他的儿子伯克胡里率军北上,前来支援马人德,就是我们本文开篇的时候,所提到的的那支大军。
我们前面说了,阿古柏这个家伙有一个特长,就是特别能延揽人才,现在从中亚招募了大量以前英国殖民地里,参加1858年兵变以后,逃亡到中亚的大量专业军人,这些人都是从英国的正规军里出来的;除了这些人,他还高薪招募了俄国逃兵,久经沙场的阿富汗骑兵,有了他们的助阵,再加上购自英国的先进武器,让阿古柏的军队,战斗力突飞猛进。
这支军队一路北上,重创了徐学功和妥得璘的联军,连战连捷,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了爆破榴弹,也就是当时俗称的开花大炮,打得徐学功毫无招架之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而且由于这支北上的阿古柏军队,是由一群亡命之徒组成的,所以异常残忍,一路烧杀劫掠,把反抗他们的穆斯林,要不就是成群活埋,要不就是集体烧死,无论男女老幼,他们一个都不放过。
当他们逼近乌鲁木齐的时候,死在他们屠刀之下的穆斯林,已经超过了10万人,就连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妥得璘手下的穆斯林叛军,也被他们吓得屁滚尿流,很多人开始反水,投入了阿古柏的怀抱。
要不是清军将领张玉春提醒,徐学功都差点被反水的穆斯林叛军出卖,他带领手下的人连夜逃跑,才侥幸躲过了一劫。
然后这支大军迅速地兵临乌鲁木齐城下,妥得璘再次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绝望之中,他幻想阿古柏的儿子伯克胡里,会像他父亲一样对待他,再给他一个和平投降的机会。
可是由于他之前的反复无常,让他又拉不下脸来直接找伯克胡里商谈,所以他就派出了100名儿童,来到了伯克胡里的大军前,朗诵《古兰经》中,宣扬穆斯林之间不要自相残杀的经文,希望能暗示伯克胡里,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可是他没有想到,此一时彼一时,阿古柏已经不再害怕俄罗斯人来找他麻烦,至少他相信,俄国人即便不满,也不会公开出兵,所以他凭什么再给妥得璘一次机会?
因此伯克胡里毫不留情地屠杀了这些儿童,彻底粉碎了妥得璘的幻想。他只有再次孤身出逃,又跑到了玛纳斯,而被他留在乌鲁木齐王城里的所有穆斯林,全被杀了一个精光,北疆再次落入了阿古柏的掌控之中。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人真的能击败一万多大军吗?发生在晚清的真实历史!
: 2021-05-18 | 阅: 转: | 分享
:
: ...................
--
FROM 58.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