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发信人: wyid (yz),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现在还有啥解放前就算风云人物的还在世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Feb 10 06:22:48 2022), 站内
想到的就秦怡和贺进之了
1922年1月,秦怡出生在上海浦东的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就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的时候,秦怡就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后来,她离开自己封建的家庭,参加了“中万”剧团 [2] 。
1938年,秦怡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前往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2] ;同年,秦怡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 [2] 。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 [2] 。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进入了中华剧艺社,并出演了《草木皆兵》、《戏剧春秋》等话剧 [2] 。
1943年,由其出演的悬疑电影《日本间谍》上映。1946年,与刘琼合作主演剧情电影《忠义之家》 [18] 。1947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作为特约演员;同年,与姜明、周峰联袂主演剧情电影《无名氏》 [2] 。1948年,与赵丹共同主演爱情电影《遥远的爱》,在片中饰演出身低微的小大姐余珍 [3] 。
中国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童年时家庭贫困。1937年考取山东滋阳县乡村师范。不久,流亡至湖北,入湖北国立中学学习。1939年随校迁入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夏步行到延安,先在自然科学院中学部上高中,后到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随文艺工作团到华北,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后到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工作,并任《剧本》与《诗刊》编委,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76年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2]
贺敬之到延安之前已开始写诗和散文。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以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为素材,创作了一些自由体新诗。其中一部分诗改题为《乡村的夜》,于1957年重新出版。1941年以笔名艾漠在胡风主编的《七月》等杂志发表新诗,后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收入《七月诗丛》,1951年由泥土社出版。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发表了歌词《南泥湾》(1943)、《红五月》(1943)及秧歌剧《栽树》(1945)、《周子山》(1945,合编)等。1942~1947年的诗作,收入诗集《笑》和《朝阳开花》。这些作品歌颂中国共产党、革命领袖和人民军队,表现解放区光明的生活景象,多采用传统歌谣的形式,带有明显的叙事风格。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贺敬之与丁毅联合执笔。歌剧根据流行于河北阜平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通过喜儿在遭受地主黄世仁摧残后逃进深山变成白毛女的传奇故事,控诉黑暗社会。歌剧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2]
--
FROM 14.13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