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军无鲁西南一带的战略主动权。退一步说,如果国军有主动权,那几个月没有打仗主动权不会有大的变化,那么意味着济南战役时可以从鲁西南就近出发救援。
实际情况,
鲁西南区之前是双方争夺的地域,解放军打仗解放县城,然后或者撤回或者过路南下;国军收复县城。过段时间解放军(可能是另外一支)再回来,再次解放。
到豫东之后,国军基本被挤出鲁西南了。再无解放县城的战斗记录。
因此,没有恢复豫东战役前态势。
豫东铁路沿线或许有一点点主动权。拿回开封政治意义大于实例,反而背上供给城市的包袱。大城市留给国军
2 追到黄河岸边,不是多远的追击距离,没啥好吹的。
开封到兰考段,陇海路和黄河挨着,过了铁路几步就到黄河岸边了;再往东黄河和铁路越来越远。
开封到兰考段附近,有一些后送渡口实在缺少纵深。国军一些冲锋没被挡住,多少有些斩获。
(主要问题是运输组织不利,没有及时抢运,似乎电报催告下游的船怎么没及时到。鲁西南一带一直拉锯,根据地建设差一些。问题不在野战军的作战)
国军如有余力应该沿着黄河南堤横向追击,搞掉更多的渡口抢更多的物资。半渡而击所谓渡河逃跑的西兵团残部。
3 国军自己判断有战胜的机会,绝对会进攻争取歼灭、至少赶走。绝非什么虚的文化因素。
时间接近的48年5月,苏北局部战场,黄25为首的四五个整编师,主动围攻苏北兵团三个纵队。苏北兵团勉强突围,极其难受。
(后来黄25外调才缓过来。)
就是实力、战力问题,绝非什么守地、救地的所谓文化。
4 根据地意义的山东不等于行政区划的山东地界。不要看见山东就是许谭。
注意晋冀鲁豫有个“鲁”字。
行政区划的山东,东边归山东根据地,西边是晋冀鲁豫的鲁部分。黄河以南的划界在津浦路或运河。
(PS:山东根据地也不全是山东地界。还有河北地界的津浦路以东小部分和江苏的陇海路以北小部分)
西兵团晋冀鲁豫建制,此时还没明确更改;因此鲁西南是自己分配地域。
5 许谭部队最多兖州战役前后在津浦路沿线作战;从来没有西过运河支援。谈不上混合。
再往后,到7月下旬开始的休整时,各部已经安全了。领导开会,部队调动、重编可以按需进行。没有谁救谁的因素。
6 5月7日电:
粟兵团渡江目前尚有困难,决定在运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歼灭几批敌人再行南进。你们有协助他们作战并供给弹药及新兵之任务。
可见:至少此时,粟兵团打仗后一定损失,是在中央预判之内的。但因为所依托地域鲁西南、豫皖苏根据地建设不足,黄河北老根据地供养任务太重,无法供应那么纵队的足够新兵;由相对完整的山东根据地供应一些新兵,是中央合理的总部署。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军的确恢复了豫东之前的态势。
: 拿回了开封,确立了豫东/鲁西南一带的战略主动权。
: 邱清泉的确一直追到鲁西南黄河岸边,截了SY不少物资。
: ...................
--
修改:zea FROM 180.164.4.*
FROM 117.1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