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有人不断宣传大清粮食产量3000亿斤,可是这个数学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经济学家研究认定了清代粮食亩产300斤,而大清耕地约10亿亩,于是就得出了大清粮食平均年产3000亿斤,大清粮食产量远高于民国的奇葩论断。
其实在共和国农业革命以前,无论民国清朝,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粮食亩产差异不会太大,即使有差异,也是民国亩产高于大清。那么民国亩产粮食多少呢?
1930年代,山东省五谷杂粮种植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是120斤,大豆是130斤,高粱是180斤。1930年代抗战爆发前是民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农作物亩产量最高峰的时代,其中1931年至1934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分别是:小麦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223斤、玉米184斤、地瓜1416斤。
也就是除了地瓜外,民国山东平均粮食亩产也就100多斤,今天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那民国山东粮食亩产怎么也得达到民国平均水平吧?
大清又何德何能粮食亩产一直高于民国平均粮食亩产一倍呢?
偶尔风调雨顺的一年,可能达到亩产300,年年亩产300怎么可能。民国也达不到这水平啊
--
FROM 122.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