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正统史书里,“王”是一个非常高的称谓,春秋时代以前,夏商周,中国只能有一个王。
战国时代,中国大致有七个雄主称王。一般只有太子,世子,或母族高贵的爱子可称为“王子”
始皇帝建制后,诸子不冠以“王”的封号,更是没有王子。
刘邦建立汉帝国,大封刘氏为王,史书里“王子”的说法开始多起来了,在介绍某人出身时会说“xx王第x子”。
皇帝正式册封的功臣王,比如楚王韩信,淮南王等人的儿子,也几乎没有以“王子”称谓。
唐朝封的功臣郡王,也是如此。
明清以后,异性异族功臣封王几乎没有。
所以,综合来说,“王子”在中国的这一说法,应该用来形容那些父亲是正儿八经的具备强大影响力,行政权力和地位的国王的嫡长子,或世子为宜。
至于中东,那些乱七八糟的贵族,称其为“王子”是一种没有历史修养,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
媚外的外交口,宣传口体制内官僚,或者混吃混喝的无良文人这么说说也就算了。
我们有文化,有尊严,有格局,有思想的狄青,一律称其为中东贵族,如沙特贵族,阿联酋贵族,卡特尔贵族就可以了。
(欧洲那些princess,另外讨论。)
--
FROM 121.2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