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段的出处?
【 在 ZHMZFFL 的大作中提到: 】
: 1959年秋,在庐山会议上,周小舟由于同情彭德怀,被错误地定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受到撤销职务处分。
: 周小舟初上庐山,还是庐山会议文件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可是下山的时候,却成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成员。周小舟为什么受到批判呢?从根本上说,是他在庐山会议上的纠 "左"观点,与耄当时对形势的估量相矛盾,被认为是反党、反毛。另外还有四件事,引起了耄的震怒:一是,1959年7月11日晚,耄找周小舟、周惠(湖南省委书记)、李锐(水电部副部长、毛主席当时的兼职工业秘书)谈话,主要内容是:综合平衡过去搞得不好;这次会什么都可以谈;去年农业估产过高,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谈话气氛轻松活泼,常有笑声。在耄讲去年"估产过高"时,周小舟插话说:"高指标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句很有分量的话,耄因为当晚高兴,并未觉得刺耳。可是后来彭德怀的"意见书"出现后,耄就认为周小舟的这句话表明他是与彭一起"反上"的。8月15日,耄还把这句话作为反对他的话,写进了一个批示中。
: 第二件事,更加深了耄对周小舟的不满。7月12日,耄与周小舟等谈话的第二天,他们就把谈话的情形向彭德怀讲了。彭德怀听后说,他正要给主席写一封信(即后来的"意见书"),周小舟表示支持。这件事被视为传统支持彭德怀上书,是一个"集团"的。甚至作为彭德怀"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攻击党"的证据。
: ...................
--
FROM 222.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