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跨度从渡河南下到淮海战役前。4纵具体情况大约估计:
5月底到7月底:
2.6~2.7万起始。豫东战役战斗减员4千多。非战斗时间算一个半月,非战斗减员2千多。
补充估计有一千即补的俘虏,一千后方人员、之前的伤员恢复南下。损6000多,补2000多。到7月底,不到2.2万。
(主要因素战役后新解放战士,掉队和趁机逃跑比例高;其次是前期河北农民一过河就想家跑,不坚定的解放战士整训时没机会有机会就跑;总体比例会略高一些。)
7月底到济南战役前:
积累的非战斗减员 1千左右(部分是豫东战役期间即补的新解放战士,部分是原战士低比例大基数);
补充甄别教育后的解放战士和一些恢复的伤员,维持不变还是不到2.2万。
符合史载不如2.3~2.5万的三纵八纵充实;符合“所补俘虏不够补偿伤亡。”
济南战役打援没打上到淮海战役前:
积累的非战斗减员 1千左右(仍然是新解放战士,加原战士低比例大基数),补充有自己继续恢复伤员,可维持不变或略有增加。外加济南战役俘虏输血(适合一个月内甄别教育补入的),恢复到接近2.4万。
因为大量的情况不精彩+不光彩,各回忆录倾向不写,各表格统计倾向不列、现在不好找资料。
各部实际情况大概是:人数基本不变,是边减员和边补充;人数增加,是补充大于减员;人数减少,是减员大于补充。
符合设计师对外线作战的总结归纳。
如要反驳,需要找到明确记载说某部这个时段没有逃跑或很少逃跑,才可为证据。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3 四纵小半年积累非战斗减员4千多,属于正常状态。主要是逃跑。
: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俗话也适合此时的解放军。
: 我军此时处于大量减员+大量补入的动态状态,(至少很多部队如此)。
: ...................
--
FROM 222.6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