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以人民为中心是关键,但是争议在于从思想道德层面对先进性的评价。比如追求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奢靡享乐的分界在哪里?扩大消费需求和浪费的区别又是什么?人民的物质期望是需要尽可能充分满足还是需要人为干预?过去的日常生活水平我们现在人觉得是吃苦,现在的日常生活水平过去人觉得是浪费。这里边的模糊地带就成为了政策摇摆的空间。
【 在 xiaojoshu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共产主义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共产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人可以为人,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根本是社会主义要更适应人的需要,是要社会主义下的人民比资本主义下的人民更像人。
: 而如果反而从生产力的角度去思考,则是数目字管理,什么牺牲一代人苦一苦老百姓换得生产力发展是值得的(并不是不能这么做,而是不能这么认为)这个方向就是根本反马克思主义并且把社会主义引入歧途的。(所以我并不认为敏感词经济建设的逻辑完全照搬斯大林,就是因为他心中人民永远是人民而不是数字,我反对把人民吃的苦视为必须的牺牲来为敏感词辩护逻辑,我认为辩护的逻辑是那时候的人民是不是更有尊严,更积极开心,更像是人,相较于过去生活水平是不是进步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苦难,那错了就是错了,局部的错误不能掩盖伟大,因为害怕错误止步不前就不是伟大人物了。当然这里说的人民要和入党誓词随时奉献一切且永不叛党的党员分开)
: ...................
--
FROM 58.2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