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粟裕的电报,刘邓的回电,城南庄的决议,都:
1,未改变下江南的战略部署。
2,无江北决战的战略。
只是:
1,因条件不成熟暂不过江。
2,在江北打几个歼灭战。
至于淮海决战,那是后来才形成的。
总体来说,战略没问题,战略不能冒险。
战术也没问题,战术当然可以一定程度冒险。
粟的电报八条六条说无后方的困难,这是主要原因。
绝非战略上有何颠覆性的建议。
刘邓的回复最能说明问题,亦可,就是也可以,不是更可以,更不是原来的不可以,而且这个亦可是因为没准备好过江。
【 在 huankuib 的大作中提到: 】
: 粟裕48年1月31日给JW的电报:
: “职对于中原战局认识,除已于一月二十二日电呈外,认为我军以原有之政治优势,于反攻中又取得了战略优势,但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并非优势。加以土改又为反攻中最主要政治内容,故进展较慢。
: 在军事上,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华除叶王陶外可以三至四个纵队参战),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如是则使敌人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我军在机动兵力的数上则将逐渐走向优势,同时也可因战役的胜利,取得较多的休整与提高技术的时间。如果我军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取得优势,则战局的发展可能急转直下,也将推进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
: ...................
--
FROM 223.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