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发这个帖子的意思是说,分析事物首先是认知事物,但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辨识度的问题,如果本质上不同的事物辨识不出不同,那么认知就是错的。我们的讨论经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经常把一个问题讨论成另一个问题,把丢东北讨论成不抵抗,把民族复兴讨论成反侵略,等等等等,这些看上去都是似是而非的事情。
毛文这一点非常明显,把事物分析得非常透彻,A和B是不同的,本质的区别在哪里,转换的条件在哪里,什么时候是本质相同表象不同,什么时候表象相同但本质不同,说得非常清楚,这样即使是基层也能透彻的理解。
而我们的讨论不同,明明说了一万遍的东西,翻来覆去还是车轱辘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辨识不清,不同的问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认为是同一个问题。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方法论和世界观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看,他领先其他人太多太多,可以说遥遥领先。
: 就像那个热门帖子里说的,一群人站出来,这群人的世界观正,但是能不能打赢,这可得靠方法论了。很明显其他人都不行,就他行,这就是我说的偶然性。
--
FROM 219.2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