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版上说的烂片,包括满江红,减肥那个,我都贡献过票房。而且我个人觉得还挺好看。大家想想,这几个片都是贺岁档,大过年的外面天气又冷好多地方又不开张大家跑电影院看电影不是很合理的事情?
但是目前就非贺岁档来说,电影质量是实打实会影响票房的一件事。有个概念,电影是受众群的。最简单来说大部分动画片受众就是小孩子。很多电影拍的内容,也是有特殊受众的。这也就是豆瓣评分大家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受众群体觉得好看,但是非受众群体觉得不好看。但是一个电影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众范围?玄学。
这就是导演应该做的事情。就最近的例子,《醒》是一个争议较大的动画片。我不怎么看动画片所以我没看过,不做评论。但是即使我不是受众群体,但是我能明显感受到这个电影带来的非议,也就是说,导演在相应受众群体时,也要考虑非受众群体意见,否则评论会反扼电影。这里我不是评论这个电影好坏,但是如果导演只会去考虑自己一亩三分地,那必然票房高不了。
还有一些电影,一看名字就是文艺片。我倒不排斥文艺片,有的文艺片其实拍的还不错。但是文艺片核心点还是那个问题: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众。尤其现在电影名字起的都有点奇奇怪怪,你也没法从简介里的只言片语里感受出来,自然看了不喜欢的只能大喊退票了。
还有一个是电影宣发。其实当年《大话西游》也是这个问题。我甚至不记得这个电影早期有什么宣传,然后就票房惨败。所以电影宣发其实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好电影如虎添翼,烂电影也能让你吃个苍蝇也说不出什么。只要电影不要太烂,这样才会有人去看。毕竟看电影是个过程,后面和大家一起讨论电影也是重要事情。
要是我说怎么提高票房,其实现代人时间都挺紧张的,导演让大家花上半天功夫去电影院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从好久前就筹划去看场音乐会现在都没成行,但是你想看场电影是不是能马上就走?结果是发现一个烂片,或者网上口碑不太好,让你看一个电影如同开盲盒。电影无论如何要尊重观众,这点大部分导演好像都做不到。我看过《流浪地球2》的纪录片《再次冒险》,里面大量的细节描绘郭导如何完成那么大的一个项目,我非常推荐大家有时间看看。我甚至觉得这也是一门学科,叫“电影工程管理”。所以无论《流浪地球2》大家是不是觉得好看,至少不会有人觉得值不回票房。所以就是这样,作为导演别成天吹牛B,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
FROM 61.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