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要偷票房”,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无非是影院想要获取更多的利益。
尤其是在热门影片上映的时候,超高的票房,的确会诱使一部分影院,冒着风险去尝试截留票款。
不过,除了影院自身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外,其实导致偷票房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也挑一些典型的情况做一些举例。
比如上面提过的包场观影,一般在包场情况下,包场客户会惯性思维地认为我这是包场,人数也比较多,那么你们影院理应给我优惠,应该要降价销售。
然而有时候影院可能已经是按最低发行价给对方了,但是对方依然坚持要更多的折扣,此时影院被逼无奈下,可能就会提议是不是可以不出票,如果可以不出票,就会同意降价。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每一部电影都会有所谓的最低发行价,由发行公司来决定,一般北上广深4个城市会高一些,例如会设定为35元、30元的样子,其他城市会低一些,会设置为25元、30元的样子。
那么影院的售价一般不会低于这个最低发行价,如果实际销售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在上报数据的时候也需要自己补足其中的差价。所以一旦低于最低发行价的时候,多数影院不会愿意自己补贴,就会考虑直接不出票。
而包场客户会觉得我的目的就是要看电影,那么出不出票似乎也无所谓,就会同意影院的提议。
在这种情况下,影院其实也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由于没有出票,实际上也属于偷票房。
还有一种就是有时候包场客户会希望影院给到一定时间用于映前、映后的交流活动,一般情况下,影院可以免费给到20分钟左右,最多给30分钟,但是偶尔客户存在一些发布会、演讲的需求,就要求给到1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影院一般要额外收取场租费用,当客户不希望支付这部分费用时,影院有可能也会提议说那就索性不出电影票了。
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作为包场方,本身也是希望通过包场来支持这部电影的话,那么就不应该同意影院提出的不出票的操作。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所支付的票款是无法成为该电影票房的一部分的,而且会助长这类行为的风气,反而是对电影的一种戕害。
以及,如果因为要更多的交流时间,影院提出要额外支付费用的情况下,也建议可以和影院协商把这部分费用折算进票价中,这样可以让电影积累更多的票房数据。因为影院额外收取的场租费用是不会进行上报分账的。
另外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就是有时候我们发现某个场次全部售罄,其实可能只是包场的场次不对外销售,影院锁座的行为,这个本身没啥问题。
总之,明明是想要支持一部电影的,千万不要变成了去伤害一部电影。
【 在 Aleck 的大作中提到: 】
: 1.上报观影人数低于实际观影人数 例如某部电影实际观影人数为30人,影院系统上报为20人,那么意味着有10个人的票款被私自截留偷走了。当然,有时候还会出现索性1个人都不上报,所有的票款全部截留的情况,一般这种会发生在包场观影时。
: 2.上报的票价低于实际结算票价 例如某部电影电影院实际以45元/人的价格销售,但在上报数据时则私自调整为25元/人,那么其中20元/人的差价也算是被偷票房。
: 3.将A电影的票房数据按B电影进行上报 例如观众实际购买的是A电影,看的也确实是A电影,但是影院却把这部分票房数据按照B电影进行上报,那么对于A电影来说,原本属于他的票房就相当于被B偷走了。有一部分手写票就隶属于这类情况,该情况下B电影可能会承诺给影院更多的分账,也
: ...................
--
FROM 124.16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