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偷票房?如何监察偷票房?
解释完偷票房的定义和动机后,再从技术层面,让大家了解一下偷票房一般是怎么操作的,进而也就知道该如何监察并抵制这种行为。
首先非常典型的就是所谓的手写票。
此类行为一律视作偷票房。
因为按照国家规定,所有的电影票都应该使用指定的系统机打出票,是严禁一切手写票的操作的。 当年吴京导演的《战狼》就遭遇过这类行为,引发不少争议。
所以,但凡收到手写票,而没有正规机打电影票时,都可能存在偷票房的情况,就值得警惕注意。
还有一些偷票房的操作则比较隐蔽。
我们知道大多数观众都是通过猫眼、淘票票这类较大的第三方平台进行购票,不过很多影院也都有自己的购票app和小程序,同样可以进行购票,那么这里其实就可能存在猫腻。
比如,影院为了留存顾客,可能会鼓励观众充值预付卡,或者付费成为影院的会员,然后引导其在影院的购票app和小程序购票,并提供一定的折扣或者优惠,有一部分观众就会被此吸引进行购票。
而这部分票款由于无法被猫眼、淘票票等第三方平台监测到,有一部分影院就会直接截留,不再上报,或者只上报一部分。
像要发现上面这种偷票房的行为,一般则需要安排特定的监察人员,到影院实际进行观察才能发现。
这里可以分享电影《黑客帝国4》上映时的一个案例。
当时,《黑客帝国4》的片方以一定的费用,雇佣了一批兼职人员,帮其进行票房监察,会根据一些历史数据和评估方式,给到监察人员可能存在偷票房行为的影院名单,然后让其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去到这些影院,通过该影城自身app或者小程序购买该电影的电影票进行观影。
同时,利用片方提供的第三方工具,来对电影票进行扫码操作,检查该电影票的上报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并要求检查人员在影厅内计数观影人数,和第三方购票平台的人数进行比对,看是否出现严重的超额现象。
当时通过这类监察方式,的确发现了一些影院存在偷漏瞒报票房的行为,这类影院普遍比较偏远,且为单体影院,部分还存在前科。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恶意退票、双系统、结构票(套餐)的方式进行偷漏瞒报,限于篇幅所限,就不逐一展开介绍了。
那么一旦片方发现该影院存在偷票房行为时,该如何应对呢?
一般片方会协同中影等单位,先尝试联系影院进行票房催收,如果影院及时录入票房,就不再追究。
但是影院拒不承认,或者非常不配合的话,片方可能就会以停供密钥的方式,进行处罚。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热门影片的密钥,都是分段制作并发布的:在后一阶段的密钥发布前,会剔除掉前一阶段,那些存在偷漏瞒报票房行为的影院。
这部分影院后续就无法正常放映该影片,同时这些影院也会被计入黑名单,在未来挑选点映影院的时候不予考虑。
分段密钥最早始于电影《八佰》,的确为一些电影应对偷票房行为,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工具。
【 在 Aleck 的大作中提到: 】
: 1.上报观影人数低于实际观影人数 例如某部电影实际观影人数为30人,影院系统上报为20人,那么意味着有10个人的票款被私自截留偷走了。当然,有时候还会出现索性1个人都不上报,所有的票款全部截留的情况,一般这种会发生在包场观影时。
: 2.上报的票价低于实际结算票价 例如某部电影电影院实际以45元/人的价格销售,但在上报数据时则私自调整为25元/人,那么其中20元/人的差价也算是被偷票房。
: 3.将A电影的票房数据按B电影进行上报 例如观众实际购买的是A电影,看的也确实是A电影,但是影院却把这部分票房数据按照B电影进行上报,那么对于A电影来说,原本属于他的票房就相当于被B偷走了。有一部分手写票就隶属于这类情况,该情况下B电影可能会承诺给影院更多的分账,也
: ...................
--
FROM 124.16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