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近不惑之年,终于想明白了一件困扰自己多年的事情。
我也是她那么想的。。
理解她们吧,因为他们是你人生很重要很本质的部分,因为你没有其他选择你无法选择父母,因为这是社会问题而不是他们个体问题估计她们周围都类似。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 谢谢陌生人的善意
--
FROM 117.136.34.*
你这就是胡说了,不是所有爸爸都是这样的,我年龄比楼主还大些,农村独生女,我爸爸很爱我从来没想过再生一个儿子啥的
【 在 kankanl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所有不幸是时代和思想未解放的不幸
: 不能归咎某个人,换个爸爸大概率也一样不幸
: 同时你所有的不幸都可以通过有一个比你还优秀的弟弟得到解决
: 好奇怪从没见过哪个哥哥来抱怨被转移支付弟弟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DCO-AL00」
--
FROM 139.226.161.*
过往经历也成就了现在的你。
--
FROM 223.104.122.*
也不是两个女娃的都要继续生儿子的。我父母只生了两个女儿(70后),而且我和妈妈姓。
我庆幸我父母(40后)不重男轻女,但是有点过于看重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我飘洋过海去美国留学工作过10+年。不过,他们对我和我姐都是爱的。
【 在 cp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同龄人真的很震惊很多女性朋友回忆的受到父母不公平甚至很残忍的待遇。我回想我小时候周围家长觉得最好的搭配是一儿一女,两个女娃的也想着继续生儿子,但鲜有听说明显不平等对待甚至虐待女儿的。深表同情,不要勉强,向前看吧
: #发自zSMTH@LNA-AL00
--
FROM 117.143.126.*
锱铢必较的沙雕女人 ,小学之前的家庭小事都记这么清楚,你的圈子里的朋友应该感到惊悚
【 在 jsqfsjmy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
FROM 220.177.61.*
时代的烙印,为父为母的普通人大部分超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重男轻女。
有些儿女对家庭是来报恩的,钱给的差不多了时候,会逐步分裂亲情,慢慢疏远。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哪个词有问题,只好重发一下。,长贴慎入,先上个摘要吧。,题主是85后女性,生于江西农村,后因为学习勤奋刻苦、认真对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4.127.234.*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你做的很好了
你父母和你三观不同,没法子。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114.249.21.*
我倒着看的,竟然看得鼻头发酸。虽是被迫成长,但是你成长起来了,获得了新生!可喜可贺。反观你弟弟,被父母的宠爱耽误了。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17.136.38.*
支持努力的人生!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SE 2」
--
FROM 223.104.41.*
1、放下执念,放过自己
2、常念他人之好,放下他人之过;常怀感恩之心,莫有仇恨之意
3、放在更大的维度,对你不好的人,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何必怨恨?多点可怜。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
: 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
--
FROM 154.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