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近不惑之年,终于想明白了一件困扰自己多年的事情。
你找了一个好老公,居然允许你倒贴这样的父母,通篇却没有提到对他的感激
--
FROM 114.242.236.*
因为内心或者潜意识里期待这样能换来从不曾获得过的原生疼爱,总不甘心承认这是不可能的。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遛弯过来随口读后感一句,我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人明明没有获得过原生疼爱却偏偏要回以钱财与心意而且乐此不疲。
:
--
FROM 219.143.126.*
青少年的遭遇,是你的不幸,不是你的问题导致的;工作之后的遭遇,是你的愚孝导致的,怨不得别人。尤其是到40岁了,你才看明白你父母的这些事情。
--
FROM 114.242.236.*
计划生育的多了去了,可也没看到几个这么对待自己亲生女儿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还是很清楚的
【 在 Charles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父亲问题极大:但是这样的问题又是jhsy政策造成的:如果没有js政策,你也不会被这么嫌弃:又因为这个政策造成你弟弟这个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41.*
热搜 江西人又出名了
--
FROM 124.65.107.*
这样的父母,跟他们指正错误是没有用的,换来的就是歇斯底里无理纠缠,比如我妈,我说你把所有存款全部给儿子挥霍了,以后你老了他没有能力给你养老,你可怎么办?我妈说:那我去死
【 在 zixuwu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头到尾看了一下,感觉楼主本身心善挺好的,心善的人肯定会有好报。父母毕竟是血亲,总的来说还是要记恩忘怨,虽然做起来难,人在这世上不就是要做难的事情。多记得别人对你曾经也无怨无悔的付出,对待父母还是要尽孝敬赡养的义务,注意这是义务不是恩赐给父母的。孝敬父母,但对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也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纠正。尊重他们作为父母的身份,但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妥协,是尊重之下的平等。对待兄弟,倒没什么义务,只能是救急不救穷。你愿意帮忙就帮,不愿意帮忙就不帮,这个权利在你。但多少要给一点,万一以后需要帮忙的时候也好开口,人生之路本来就很长很长,世事本来就难料。以借钱的方式也可以,但要心里有准备即便不还那也无所谓,不要到时候又心里难过。
--
FROM 218.108.210.*
真不容易,父母对孩子应该一视同仁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FROM 223.104.40.*
抱抱,这些年辛苦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向前看。父母那一辈也有他们特殊的时代背景。互相理解,放下成见。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223.104.41.*
看哭了,你能坚持到现在,内心是有多强大啊,怎么治愈童年的创伤的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36.21.97.*
他们不管怎么说也是把你养大了
如果你认为你付出的回报已经足以报答他们对你的养育之恩
那以后就当陌路人就行了
你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你对世界的认识经过外面广大世界的改造
早已和他们不在一个频道
他们不能理解你和你不能理解他们是一个样子的
各自放过,彼此安好
你能心安,就是自由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123.113.2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