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十八线区县,想到哪里随便写点。
1、老家过节气氛浓厚。大街上张灯结彩、车水马龙,各个餐馆人头攒动,导致回到北京两娃都不适应,觉得北京一点过节气氛都没有。
2、亲情感重。小年后开始挨家挨户团年,年30在家族里年纪最家里团年,初一又挨家挨户拜年,小时候特别讨厌过年总是不停走亲访友,现在过40了,有点理解并享受可两娃又嫌弃得要死。父母双方兄弟姐妹较多,他们常年在北京带娃回家时候少,每次回到老家过年,姨妈舅妈等总是提前将房屋开窗通风、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床单被子都铺好,冰箱里装满了新鲜蔬菜腊肉等。离开家时让我们啥都别管抬脚就走,她们又要洗被子、收拾屋子、清理冰箱等各种。也许这就是亲情吧,遗憾的是他们也都快70了,大多有各种基础病。
3、餐饮浪费严重。儿时那种在家一起做饭招待宾朋的场景基本不复存在,大多是在餐馆包桌为主,从500~1000不等,每桌大概15~20个菜,大多一半都吃不完,过年期间也鲜少打包,在北京待惯了完全跟不上了,吃了满嘴泡,觉得有点奢侈。
4、人情来往还是重。回去差不多10天吧,遇到人情六七起,常见的孩子10岁、乔迁新居、孩子出生等,一般随礼200起,200~1000不等,基本上请客的人也不赚钱,亲戚朋友们负担也重,可能就是餐馆赚钱了。
5、入学人数很少但教育很卷。爸妈两方家族的孩子无论村里城里,过年都在上补习班,看区里公众号今年拆撤12所小学、中学和高中,我的小学、初中如今都撤并了,表妹家孩子原来在一个镇中学上学,今年被撤只能去县城租房带孩子上学。
6、农村基础设施好,返乡修房人逐步增多。村里硬化公路到门口,太阳灯路灯、垃圾箱、燃气、自来水、网络等一应俱全,原来到县城已买房的70、80后,随着年纪增加,这部分人又开始返回村里修房,漂亮小别墅逐步增多,但是基本上还是没有啥人。
7、国家扶贫效果显著。村里的孤寡、贫困人口相比以往过得不错,看了村里的贫困补贴公示墙,若一家三口吃低保,家庭总收支每月大概有1800左右,而且看病均免费,所以村里每年吃低保竞争非常很激烈,由于需要公示和全村人投票,据说吃低保还拉票。
8、农村离婚率增加。以本家族为例,表兄妹离婚的不下五起,春节走亲戚都是在谈论谁家又在闹离婚,村里人聊天也是在说谁谁谁离婚。究其原因大多是钱的问题,第一代留守儿童长大当父母了,但自己还么有断奶,原来靠男方父母全力供给小家庭,随着父母年纪增大或者生病,无法满足小家庭开支,很多女的开始跑了。
--
修改:heartsword FROM 124.64.23.*
FROM 124.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