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真相有可能是这样的
央行没有持有人明细,但是报送的银行是按照资产负债表里的数据报的,这个是对应的啊
【 在 dodaddy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你猜的,存款在央行就只有一个汇总,没有持有人信息的。否则有人过世,家属也不用一家一家银行查存款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上报100亿,说明资产负债表里的吸收存款就是100亿,对应的就是资产负债表的100亿,另外的300亿被新财富弄走了,根本就没进表
【 在 dodaddy 的大作中提到: 】
:
: 假如河南村镇银行吸储400亿,给央行上报存款100亿,这100亿对应哪些人?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对应真正的储户。譬如说,线下存款的,肯定直接进入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线上转账进入的,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属于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线上充值进入的,现在不好说有没有进入个人账户,真进入账户的是存款,没进入个人账户的就不是
【 在 dodadd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说这100亿对应哪些储户?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前面50亿是存款,后面的350亿里面有50亿是最后真正入了个人账户的,那最后就是这50亿算存款。其他300亿根本就没进入个人账户
【 在 dodad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线下存的是20亿,线上转账入的是30亿,充值入的是350亿,总的上报央行存款规模是100亿,那又如何界定?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第一,要看其他村镇银行的股东愿不愿意以身犯险,以身试法,因为这个后果应该也是比较严重的。
第二,这次事件后,会引发更加严格的监管,降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可能。
就像,有人去抢银行,抢珠宝店挣了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做,因为后果很严重。
【 在 nike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几个村镇银行可以这样搞钱,其他村镇银行也可以照猫画虎
: --
: 发自xsmth (iOS版)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线下的存款,没有任何理由认定人家不是存款。转账进入的也是存款。充值进入的,如果到村镇银行的清算账户,之后二次清算真正汇入个人账户,那就是存款。如果银行违规未清算汇入个人账户,就不是存款。
【 在 alp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就不可能是充值的100亿算存款,线上下线存入的不算存款?
: 本来这个存款也不是实时认定反馈的,银行完全可以反悔或者篡改。
: 当然这只对被控制的银行,程序有漏洞的。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如果这笔钱只是在银行过了路就被转移走了,这个钱连当日日终的报表都进不去,就是一个过路资金
【 在 humanghos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没进表这个能实现么?央妈看到他账上的钱进了又出跟报表对不上啊
: --
: 发自xsmth (iOS版)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我觉得监管不知情,个人观点
【 在 humanghost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三百亿,这么多年了监管看到了然后当没看见? 或者这个钱监管压根看不见?
: --
: 发自xsmth (iOS版)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村镇银行确实缴存款保险了,央行可以查到。要交肯定是按照平时给监管报送的报表对应的金额交的
【 在 alp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但银行就是没有缴存款保险了,怎么滴。
: 你所有的假设是基于银行是正规运作的,如果银行被控制了,一切都有可能。
:
: 这里就涉及到存款保险基金与银行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银行有义务为所有存款上保险,如果银行漏报则是他们两个之间的纠纷。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
我是举一个一天的例子来看,如果把时间拉长,最终进入个人账户的钱,就认定为存款,其他都算过路的。张三充了100万李四汇了200万。如果张三的个人账户多了100万,那就是入账了。李四没入账,那李四就惨了
【 在 alp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那怎么知道确定是这笔钱是过路资金,而不是另一笔钱?
: 钱进入银行的池子,上面可没有打标签。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36.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