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简单说说为什么zb的行为是赤裸裸的耍流氓和失信行为
1. 单方面擅自终止7天滚存行为,看上去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银监会要求”,但是一般来说,一个行政规则出来都是只针对新的行为,对已经发生旧的行为是需要保持的,否则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规则,还有什么合同一说?
2. 退一步讲,即使真的要求对存量也要废弃,那从维护消费者利益来讲,至少也要出一个符合新政规定同时也保证储户利益的方式,给存量的储户一个大概等同利率的产品选择,而不是就给个0.1%的象征性的补偿;
3. 还有说,有一些银行去年就退了,众邦算晚的了,对于退了的银行一样是耍流氓和失信行为,同时你们想想,去年退的时候还能找到4点几的5年期,现在呢?连3的都快找不到了,所以说还不如去年就退呢,是吧
所以说,现在众邦的行为明显就是,看着现在利率急速下降,心里不痛快,于是借着银监会的幌子,降低自己的损失,坑一把储户,反正你也奈何不了我。但是,它也不想想,信用对银行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你今天失信于大家,明天大家还会相信你吗?当初亿联6%的利息也照样付了,这才是有信用的银行。
今天搞一堆成长值诱惑你存3年的,过一年又借着什么规定废除掉成长值,试问到时候你怎么办?继续存吧,只有2.5%的利息,不存吧,前面的只能当活期取出来,痛苦不堪啊。
这么明显的问题,还一堆人给洗地,说众邦不好还跟你跳脚,如泼妇骂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
FROM 49.7.252.*
所以作为违规者的众邦反而受益,用户受损?
【 在 mar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有拿七天定期存款冒充七天通知存款的都违规
: 因为人民银行根本没批准过七天定期这种品种
: 人民银行对七天通知有明确定义,上个世纪就发了文件
: ...................
--
FROM 49.7.252.*
你这个“肯定”的自信来源是哪?合同写了吗?还是APP上写了?
【 在 hanbi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no,比例肯定不会变,但是能换到什么就不好说了
--
FROM 124.65.223.*
你这个看法其实是很专业的解读了,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哪懂啊,大家想的是以这个利息只要你不取就最多可以滚存5年(当然这个5年也可能确实自己根据其他的类似产品臆想的,貌似版上很多其他用户也是这样想的),当然你可以说,不懂你怪谁,嗯,确实要怪自己,那以后就再也不信你的没有写到合同上的条款了呗,还能咋样呢,对吧
【 在 flyingjerryc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歪了,你要想清楚这种老7滚产品的实质。它的内核就是一个存入当天即约定7天后支取的7天通知存款,然后7天到期时再循环到下一次。
: 这么拆解一下就知道了,银行并没有发明什么7天定存的新产品,只是把约定提取日、到期再转存这个事情自动化了。这种操作里最涉嫌违规的点,不是在于发明了新产品,而是在于提前承诺了将来的7通利率,因为按人行的设定,7通应该是在约定提取时按当期挂牌利率计息的。这就造成了同一个行的7通,同一时点,老早买的和最近入坑的利率不一致,这是bug。
: (当然,小行们更涉嫌违规的其实是异地揽储、通过返点补贴高息这些。)
: ...................
--
FROM 124.65.223.*
感觉你生活中应该是个老师吧
哈哈哈
【 在 flyingjerry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然咋滴呢,都成年人了,难道还不懂没写到合同里的,就只能finger crossed么。。。(即便写了的都有违约风险呢)
: 回到前面的说法了,人是不能稳定赚到认知范围外的钱的。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相关从业人员能有几个,大都是慢慢摸索、积累知识,踩过坑的也不少,但心态要放平:不了解又急于进场,那就可能踩坑,愿赌服输;不急于进场,慢慢学,就有可能短期踏空,不要眼红;又想快速入场、又不想担大风险,那就花精力想办法快速学习。。。总是要付出点什么的,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呢?
: 不要总是小白心态,期待大神教我,来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存哪好;更不要盲目相信银行,风险和收益永远是伴随的,这是基本原理。打着“一般老百姓”的幌子,把脑袋蒙起来,其实是唐突了自己,最后除了抱怨,啥也干不了。
: ...................
--
FROM 124.65.223.*
三年保底2.5%,另外所谓的1.5%的成长值自己判断能不能拿到?拿全?
【 在 supp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咋滴,综合算下来还是他家最高,7天的结束了,也只能存他家3年的了
--
FROM 124.6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