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年终奖为什么要分两次发?
在帝都的话,超过社平三倍的,自2008年起最多补偿12年,2008年之前的,有几年加几年
所以举的例子中,都是2005年2月入职的,甲拿的是15倍
【 在 gshs 的大作中提到: 】
: 假设甲和乙都在某公司干了20年,然后公司关门。
: 当地月社平工资12000元,甲上年月平均工资37000元,乙上年月平均工资35000元。
: 由于甲工资37000超过社平三倍了,触发“最多补偿社平三倍且12年”的条款,拿36000*12;
: 乙未超过社平三倍,所以没有额外限制,拿35000*20,最后拿的比甲还多。
--
FROM 114.249.52.*
也不能贸然下这个结论,还是要考虑年终奖数额、工资应税额综合计算。
举个栗子:
体制外社畜张三工资应税额20个,年终奖10个,采用3.6+6.4方案两次发,反倒要多交4090税。。。
体制内牛马李四工资应税额 2个,年终奖10个,采用3.6+6.4方案两次发,就能省3430税:P
【 在 bolaris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少交2310元的税
:
: - 来自 水木说
--
修改:flyingjerryc FROM 223.160.226.*
FROM 223.160.226.*
这是触及关键问题了。
实质就是因为工资和年终奖分别计税,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前提下,应该就是让工资的应纳税部分(税前-五险一金-专项扣除-起征点)和年终奖大致平均化,先占满低税档最合适。
但是又因为你说了的年终奖税额非单调递增的奇葩问题,所以计算靠档的时候,还要进一步仔细估算一下。
有些单位财务靠谱,会主动根据每个人情况个性化计算,有些图省事不考虑分开发,或者统一分开发,都有可能会导致员工错失“合理避税”的机会。
个税体系其实是可以搞的很复杂,很多空间的。咱们村已经是简单粗暴不烧脑的了,咱这也就开个贴讨论一下,这楼里很多人,连年终扣除数这个bug都不知道,而在大漂亮那边如何报税是很多律师的一门营生。。。
【 在 bolaris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二笔是合并到工资计税,不好意思我没说清楚。而且我默认(各种扣除后的)全年应纳税额在36000和144000之间。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60.226.*
说到年终奖这个非单调递增的问题,真的是太奇葩了。就是一个速算扣除数搞出来的事情,一个不太学渣的初中生都能搞明白的事情,但就是这么堂而皇之的存在了这么多年。
而且还被找补成就是这样的设计,大家可以想办法自己避免。
【 在 flyingjerry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触及关键问题了。
: 实质就是因为工资和年终奖分别计税,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前提下,应该就是让工资的应纳税部分(税前-五险一金-专项扣除-起征点)和年终奖大致平均化,先占满低税档最合适。
: 但是又因为你说了的年终奖税额非单调递增的奇葩问题,所以计算靠档的时候,还要进一步仔细估算一下。
: ...................
--
FROM 119.80.249.*
这个按阶段扣税,早就改过了,你们老认为有问题
--
FROM 219.142.137.*
啥时候改的,没听说过。
【 在 jinjinjin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按阶段扣税,早就改过了,你们老认为有问题
: --
: FROM 219.142.137.*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0.196.192.*
其实人家本来的说法是按单独一个月算的,你们却想的是按单独一年算。
人家最后搞出来的算法等于是介乎于单独一个月和单独一年之间,即税率按单独一年,但是速算扣除数按单独一个月,其实你们是赚了,而不是亏了。
然后就个税改革,从月纳税延伸到了年度综合纳税,计算规则保持了连续不变而已。
【 在 cor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年终奖这个非单调递增的问题,真的是太奇葩了。就是一个速算扣除数搞出来的事情,一个不太学渣的初中生都能搞明白的事情,但就是这么堂而皇之的存在了这么多年。
: 而且还被找补成就是这样的设计,大家可以想办法自己避免。
:
--
FROM 120.19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