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11172563209252.html债券在大类资产中“一枝独秀”的阶段或将过去,处于高位的债市风险正在不断暴露。
有投资者向财联社记者爆料称,某银行一款“R2”风险的理财产品出现大幅回撤,周跌幅达到28%,一时间引发关注。如何理解这一跌幅?记者就此向业内人士了解,这一跌幅是因为理财产品展示的是年化收益率。简单说,年化收益率=投资内收益/本金/投资天数×365×100%。比如日开产品某一天跌幅为7bp(即-0.07%),所显示的年化收益就是-25.55%。
再例如,某银行卖的一款理财产品,号称91天的年化收益率为3.1%,实际购买10万元,实际收到的利息是10万*3.1%*91/365=772.88元,而非3100元。相应的,上述28%的周跌幅,实际购买10万元,也不意味着跌去2.8万。
尽管基金公司、银行迅速对此轮债市调整给出解读,市场并无基本面风险,和历次债市走熊的高久期高杠杆也有本质区别。但是债市似乎陷入了情绪主导的悲观中,呈现出“赎回—净值下跌—赎回”的恶性循环。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已有基金公司火速去银行等机买构进行沟通,以便减少赎回压力带来的抛售。此外,银行等机构也通过折让全部管理费等形式让利消费者,减少挤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天,央行进行了1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加之同日有9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230亿元。此举也被解读为央行释放流动性缓解当前市场情绪。
多只中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大回撤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客户在购买产品时可以看到过往业绩,并提示不代表未来收益率。银行对理财产品风险角度进行划分,包含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以及R5激进型,并对应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
客户可以依据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选择理财产品,尽管不保本,R1和R2对应的风险等级较低,通常情况下,这类产品不会出现亏损本金的情况。同时,以债券等固收打底的底层资产也意味着收益率不会太高,属于稳健型产品。
自11月14日以来,债市的调整,不少债基、银行理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净值回撤。数据显示,14日当天全市场有1020只中长期债基金、58只可转债基金和40只短债基金当日净值跌幅超过0.3%。
银行理财方面,11月15日,近8000只固收类理财产品中,超过2600净值下跌,其中不乏R1、R2风险等级产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分析,一般而言,R1、R2风险等级同类产品底层资产上,无权益仓位,多数主投债券。如果是投向流动性非常不好的债券,跌起来的确可能比股市还剧烈,原因在于,管理人为了套现,价格会给的较低,导致净值下跌,而投资者看到净值大幅下跌会采取赎回的举动,这会冲击产品净值更大幅度的下跌,造成恶性循环。
与上述产品一起传播的还有某产品无法赎回的截图,该截图显示“抱歉,由于赎回客户太多,已触碰巨额赎回上限。”客户暂时无法进行赎回。相关截图的广泛传播,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
FROM 111.20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