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初,奉系领导人张作霖表示: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和奉天省教育厅厅长谢荫昌建议,奉天省议会于当年10月25日进行讨论,通过联合吉、黑两省创办东北大学以储备人才、振兴教育的议案。
1922年春,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
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在原文学专门学校旧址开办文法科大学,在原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旧址开办理工科大学,王永江为首任校长。
1928年8月,由张学良兼任校长。
1929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校长张学良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各系毕业成绩第一的学生还由学校选送,往英、美、德等国留学深造。同年秋,文法两院学生迁入仿柏林大学设计的北陵校区(现辽宁省政府所在地)。由于学校经费充裕,教学设备和仪器等均为国内各大学之冠,环境幽雅,生活条件优越,关内的许多名人、专家和学者联袂出关,以致于三江、两湖、福建、四川等地杰出人才纷至沓来,选择在东北大学教书,像章士钊、黄季刚、梁思成、林徽音等著名学者曾任教于此,东北大学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师资条件最好的大学,其每年经费预算相当于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学的3倍多。
1931年,东北大学成立“东北大学委员会”,相当于校董会,张学良亲任委员长,章士钊、张伯苓、汤尔和、罗文干、宁恩承、金毓黻、臧式毅、王树翰、肖纯锦、王卓然等为委员。
--
FROM 36.57.1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