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愤怒的香蕉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481893/answer/538585549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目前认为的“经典”还是有着一些相对浅显的普通人也能看到的标准的,我们以目前传统文学界公认的最高成就《白鹿原》为例,不谈那些科班的意义分析,只说普通人能看懂的,这本书很干,但是各个线索的发展很自然,到最后表达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混沌的主题——或者说是作者心中的对世界的一个意向。
这种混沌的意向表达的难度是至高的,它被认为是最高经典的理由在于,整本书前前后后所有线索都以巧妙的方式为这个表达而服务了,而且它真的非常干,在我的眼中那简直像是一具晶莹剔透的白骨骨架,一般人食之无味,但对于手艺人来说,确实能够理解其中的工艺难度。
“经典”就是这样的东西,你可以说它不好看,但它确实代表了工艺的最高水准,它的所有局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部分都在为主题的升华做服务。它没有太多可供挑剔的地方,所以它是经典。
我更喜欢的《平凡的世界》拥有着丰富的血肉,但很难论证它的血肉都有着无可挑剔的必要性。所以它的评价低于《白鹿原》,可供挑剔的,那就不那么经典了。
这个审美的标准不是现代才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人类的审美结构本身,走到最高处的时候,就会自然形成的一种标准。因为争议不能多,所以有可供挑剔的地方,距离经典就远,即便几百年后,我相信占据最高位置的,也会是这样的思维。
而网文在这个体系里,浑身上下都是破绽。
这个话题又要说到整体人群的审美结构上,整个人类族群,从年幼到发展到成熟,我们在最初阶段的审美是共通的,因为这些审美仅仅发源于人本身的底层欲望,接下来开始发散,审美结构的中段,诞生了各种各样层次的人群,但是走到最后阶段,它又重归于共通,它是一个两头尖尖的纺锤体。
“经典”是为最后阶段的共通人群服务的,也是被这些人所挑选出来的,但网文是被前段和中段需求的人群刺激产生的,它是为前段和中段的人群服务的。所以它会追求不同的表达形式。
--
FROM 183.6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