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小学毕业考试结束的那天,我特别困,回到家之后,知道父母去田里打场了,我去了田里以后,用来打麦子的小广场已经平整好,我就在摞起来的麦堆旁睡着了,睡得特别死,叫都醒不来的那种,感觉头好沉好沉。我父亲说我最近费心了,其实我并不觉得,当时想着,哦,原来费心劳神了会这样啊。
说一下那时的打场吧。小时候打场的时候,都是先把地头的麦子收割了,开辟出一块方方正正的空地来,如果湿度不够还要洒水,然后平整好,压实,晾一两天,直到像小广场一样坚硬平整,就是所谓的“场”。然后把收割好的成熟的麦子集中到场上来,场上装上柴油机或拖拉机、脱粒机,用皮带把两个机器连在一起,发动发动机后就可以打场了。一般全家都会上阵,家里人少的亲戚还会来帮忙。具体过程是,有人员站在打场机入口的位置往里面送麦子(一号位置,核心人员,也是尘土最大的位置),有人给一号人员送供给(二号位置),这个位置一般需要几个人,打场机脱粒速度很快,人少了供给不上。脱完粒做清理麦秸的善后工作还需要两三个人,一个人把麦秸从打场机出口扒拉开,人少的时候就推远一点,人多的时候就近一点(三号位或四号位),最后还有一个人要把麦秸垒起来,一般是站在麦秸垛上干(五号位置)。
我在小学年龄大点后和初中时期几乎每年都参加,尤其记得叔叔家打场的场景。父亲一般是一号位,叔叔、伯伯大大们一般是二号位或三号位,我和大我五岁的堂哥一般是四号位和五号位。小一点的时候我是五号位,大一点后换成四号位置,我二伯家的堂妹是五号位置,有时候为了欺负一下女孩子,就故意把麦秸扬上去的又快又多。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活最少需要三个成年人,可以凑合着干。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那个时候叔叔算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没法干打场这样需要集体作战的活,所以干活的时候经常会买一些啤酒、小香槟之类的慰劳大家。
小学毕业考总成绩前几名是:丽叶、玉霄、慧粉、我、少欣、芳蕊、立彬、晓楠、永强、现召,个别同学排名可能有出入。虽然排名是1到10名,但是成绩其实也差不了几分。丽叶比我高5分,我比立彬高8分,按照正态分布规律,后面应该差距更小。前三名中丽叶、慧粉比我大一岁,多学了一年,所以当时我觉得自己考的还是挺好的。那年的升学线是两门课100分,冬强正好考了100分。还有几位没有达到升学线的同学,其中志辉、永刚小学毕业后就直接不上学了。有个高一年级的同学放学后回来问起我的成绩,说我到初中后大概只能在班里排6、7号,我还不太服气。
--
FROM 6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