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混匀方案是10个全混罐(搅拌罐)串联循环搅拌,前面做了试验证明这样可以混匀(但是这是非常低效的混匀方式),但没法证明采样取到的就是混匀的代表性评价样品。事实上,如果10罐大循环,则在开始循环的初期,整个系统可能更近似于分10段的活塞流(如果某个罐了加入示踪物,会很快单罐混匀,但是在整个系统中,示踪物浓度峰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变得足够平坦)。如果采样前不久在采样点前两个罐中装入合格的样品,或者从采样口泵送倒灌合格样品到循环管线,就可以保证在采样时采到合格的样品。
事实上,IAEA的观察员并不能杜绝类似这样的操作,也没有去核查是不是这样的操作。
我说了,其实最简单的抽样就是20个罐临时随机抽取上中下层采样,不能让日方事先知道采样点,才是让人信服的。
总之,IAEA的采样监督,是看着日本人在他们事先知道的时间,在他们选定的采样点取样,这并不能认为是有效监督下的独立采样。
另外,混匀其实是不好的操作,应该单罐搅拌混均,单罐低于合格水平就接受,高于合格水平就重新处理,而不是通过混匀达标。
你确信那个报告解释了所有的喷点,你认为它是否解释了对采样监督是橡皮图章的质疑?你认为它是否解释了对收钱改报告的质疑?
那个报告中最终的在线监测也有同样的问题,稀释前浓度的监测没有排除通过稀释降所谓的稀释前浓度的可能,这样实际上没法控制排放总量。实际上,从长期看,日本是否有效降低了放射性物质排放总量才是关键。
就未处理核污水的监督和跟踪而言,对于是否有其他绕过监测的偷排方式,也没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事实上,如果不是有认真监督的人在场可随时抽检全现场情况的话,日本人可以作假的手段太多了。整个核污水罐区里各种硬管和软管输送连接可以非常灵活。
【 在 cr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多少人
: 去官网认真或者粗略的看过?
: 基本上,所以喷点,在报告中都能找到答案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4.*
FROM 221.21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