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想多收集光,因为物是个30cm*30cm的平面, 一次成像只考虑一个点....。
实验场景: 某个随机点短时间发射微弱的光(注意位置随机,不能像观星那样累积),然后想知道哪个点发光了....。
因为光弱(~100个光子,假设收集立体角10%,透镜损失30%,量子效率80%,那么相机接受到只有5,6个光子了...),所以收集光是第一位的,我们这里和一般照相不同,只要物和像有一一对应关系就可以,比如,像畸变,场曲这种相差可以接受,可以事先刻度出来,通过像可以找到发光的点(场曲像汇聚点虽然并不在相机成像平面,对于物一个点而言,在相机ccd平面上会形成一个特定形状的圈,通过相机感应圈形状可以和物一一对应起来)。而球差,慧差,我百度了解光都汇聚不到一点,太大的话没法接受!直觉上无法一一对应!
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牺牲相质提高收集光!
听说双非透镜可以有效的降低相差,帮判断一下,两个双非凸透镜有没有一些可能做到物,像一一对应?
能达到前面假设的10%的立体角不?
多谢!
【 在 opex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用很大的镜头的目的是什么?20cm指的是需要的透镜的直径?是需要很大的NA吗。你这样直接叠加俩凸透镜就想成像会不会太草率了,不担心各种像差吗
: 如果是像提高收光效率而用大镜头,我直观觉得会很得不偿失,那么大的收光角,你算算一阶像差都多大了
:
--
FROM 120.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