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定制那么大一个双非透镜,即使有人能帮你们加工,恐怕价格你也承受不起。
还是考虑考虑相机吧,从镜头入手效率太低了。deep cool的ccd能把动态范围提高很多
【 在 yilongz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就是想多收集光,因为物是个30cm*30cm的平面, 一次成像只考虑一个点....。
: 实验场景: 某个随机点短时间发射微弱的光(注意位置随机,不能像观星那样累积),然后想知道哪个点发光了....。
: 因为光弱(~100个光子,假设收集立体角10%,透镜损失30%,量子效率80%,那么相机接受到只有5,6个光子了...),所以收集光是第一位的,我们这里和一般照相不同,只要物和像有一一对应关系就可以,比如,像畸变,场曲这种相差可以接受,可以事先刻度出来,通过像可以找到发光的点(场曲像汇聚点虽然并不在相机成像平面,对于物一个点而言,在相机ccd平面上会形成一个特定形状的圈,通过相机感应圈形状可以和物一一对应起来)。而球差,慧差,我百度了解光都汇聚不到一点,太大的话没法接受!直觉上无法一一对应!
: ...................
--
FROM 98.4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