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K宝的阳性好像真是挑事
对
这话很明确
标准方法确定标准数据
【 在 Pandahuang (盼盼)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采用非标准方法,测试结果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
--
FROM 111.30.223.*
我说的很清楚了,检测方法会进步,但是检测的极限值理论上是必须超过仪器的极限值的。
如果那个检测方法理论上达不到仪器的极限值,那就是检测方法落后了。
【 在 Pandahuang (盼盼) 的大作中提到: 】
: 检测方法的有效范围不代表仪器的检测极限
: 一般来说,仪器的检测极限都是低于这个范围的
--
FROM 111.30.223.*
在一堆杂峰里用放大镜找到一个小凸起,相当于在一个大森林里找到大树下的一棵小树苗
【 在 cryingleaf (fly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算仪器误差。如果翻译准确的话,这个值只能算背景噪音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11.30.223.*
其实,1g东西很多了,固体粉末的话,许多1g的粉末至少都能有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堆呢
【 在 cryingleaf (fly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代谢后的浓度,ng是通常的数量级。很多药物到克级别基本变成毒药了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11.30.223.*
仲裁方法是标准线,只要仲裁规定不更新,那就是基本标准
【 在 wker (wker0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一开始也没想明白,不过也许都是标准方法,只是仲裁方法比较老,新方法可以检测的更低
--
FROM 111.30.223.*
那就是阳性阴性的判断值?
【 在 cryingleaf (fly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10ng/ml应该不是仪器检测限,公开文献能查到0.5ng/ml,用LCMSMS检测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11.30.223.*
但是跟10ng/ml比起来,15倍值和3倍值就差很大了
【 在 cryingleaf (fly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方法检测限是一个需要被验证的值。考虑方法不确定度,3倍检测限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值的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11.30.223.*
你跟几个半点科学都不懂的人尬聊?
【 在 sm2015 (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申请B瓶了
: 哪里什么都不做
--
FROM 111.30.223.*
你还是错了
特别是化学分析的描述上,
化学分析首先是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原理,其次是依据这个理论原理来制造仪器,但是仪器的制造是永远慢于理论的。
仪器制造出来之后,被重新去适用于化学分析“实践”,注意最后这个词,是使用实践。
第四才是仪器使用之后达成的通常技术流程和数据标准。大概这才是你说的所谓“检测方法”,但是你注意,这并不是真正的方法层面,这是应用层面可接受度的标准。
你说分析化学严重依赖分析仪器的更新升级,本身就是错的。分析化学原理是领先于仪器的。那并不是物理层面。仪器的制造,也就是前边我说的“其次”(第二步)才是物理或者精仪的内容。
仪器的升级,保证的只是最初原理的数据迭代。如果这个数据迭代达到极限了,那这个原理最终就要被抛弃了,也就是要被新的化学分析原理所取代了。然后基于此制造出现的先进仪器。
【 在 wker (wker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我说你对概念没有搞清楚,你所说的分析方法实际上指的是仪器的检测能力,或者是仪器是检测原理,这方面的改进属于物理上或者精密仪器学科里的内容
: 而我说的分析方法是属于化学的范畴,分析化学是严重依赖分析仪器的更新升级的,仪器不行,属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归结到这件事上,我觉得如果有10ng/ml这个值的话,那应该是一个非常老但是非常经典的标准方法,这个方法经过长期使用被认为准确性很高,叫做金标准或者仲裁标准,但是可能没有用了新仪器的新方法灵敏度高,刚才有人回复说现在毒品检测都已经到了ppt级别,也就是说别说2.
: ...................
--
FROM 111.30.223.*
法律就是法律,当法律没有进行更新之前,你不能说法律有滞后所以你凭空制造出一个你认为合理的法律条文。
【 在 wker (wker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你都是想当然,实际上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你可以认为是法律的滞后性
--
FROM 11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