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也秀一下二线城市的生活
A:在武汉当中产,住150p房子,两娃,退休时候娃如果选择在武汉,依然可以靠自己去买房安家,如果想去一线,那就苦一些,需要全家努力支持。
B:在北京当中产,住60p房子,一娃,需要考虑娃以后大概率在北京,需要解决房子问题,所以也不敢多生,还要多攒钱。当然自己也有选项是房子留给娃,自己拿着更多积蓄去二线养老。
拉长周期看,我觉得所谓主动权多,除非真的用到位了,否则大概率是苦了一辈,还要继续苦下一辈。
【 在 mengk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其实很难比较。租200平房子住的人,和买了60平自己房子的人,都会说:自己的生活品质更高。。。这个有时候就是个选择。很多在一线的人着眼的是平台机遇和圈层质量,而不完全是当下。并且如果以退休时可支配的绝对财富积累作为标准,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那还是远高于二三线的。北京有不少人搞到了千万以上的财富,大可以选择退休时到二线或移民生活啊。现在不去不代表去不了,而是有选择主动权而已,拼了半天,有时不就图个选择主动权多一些吗。
:
--
FROM 1.119.141.*
好一点的二线,年轻人流入还是比一线好的。这意味着虽然绝对工作机会现在不如一线,但相对工作机会,人力资源,也不会太差。等于是可以更职住平衡一些。每次提到这种问题,总有人会提四五线,鹤岗之类的,那种对比没意义。二线机会不如一线,但比三线以下还是多太多。至于下一代,为啥一定要去一线呢,我觉得二线的下一代选二线应该是更主流选择,现在也是。二线的中产,每一代都可以靠自己买房,所以生活上没那么必要为下一代考虑买房的问题,而一线的中产,每一代都需要每一代的艰苦奋斗才能买房子(还是体验不够好的房子)。
【 在 l6030 的大作中提到: 】
:
: 都是因为工作机会啊,二线的高薪职位还是太少了,二线体制内爽,但像楼主这样搞教培,也辛苦啊,就是住的房子大。但下一代去一线城市发展的话,不还是得背井离乡的去带孩子,各有各的苦,没啥好秀的。至于房子和物价,老家四线小城也是一应俱全,气候和饮食也适应,那为啥还有很多去省城发展的。
--
FROM 1.119.141.*
真要比就得有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前提条件。比如在这个帖子里,就是年龄30-40岁,年收入百万,再比较在两个城市的生活差异。
【 在 mengk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其实很难比较。租200平房子住的人,和买了60平自己房子的人,都会说:自己的生活品质更高。。。这个有时候就是个选择。很多在一线的人着眼的是平台机遇和圈层质量,而不完全是当下。并且如果以退休时可支配的绝对财富积累作为标准,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那还是远高于二三线的。北京有不少人搞到了千万以上的财富,大可以选择退休时到二线或移民生活啊。现在不去不代表去不了,而是有选择主动权而已,拼了半天,有时不就图个选择主动权多一些吗。
:
--
FROM 106.120.107.*
首先,lz年入130万,这个在武汉也不能够算小中产了吧,在二线城市这肯定算大中产了,那么你要比的话也是要按照一线城市的大中产来比,那需要是年入200-300w的水平才能算吧,这些人在北京也大概率不至于只是60p房子。你要用非常小的小中产来跟lz比,这本身也没啥可比性。北京本身还有大把不买房、租房住,攒钱等着回二线城市消费的北漂呢。
【 在 piggybankk 的大作中提到: 】
: A:在武汉当中产,住150p房子,两娃,退休时候娃如果选择在武汉,依然可以靠自己去买房安家,如果想去一线,那就苦一些,需要全家努力支持。
: B:在北京当中产,住60p房子,一娃,需要考虑娃以后大概率在北京,需要解决房子问题,所以也不敢多生,还要多攒钱。当然自己也有选项是房子留给娃,自己拿着更多积蓄去二线养老。
: 拉长周期看,我觉得所谓主动权多,除非真的用到位了,否则大概率是苦了一辈,还要继续苦下一辈。
: ...................
--
FROM 111.193.236.*
我身边有不少35岁年入百万,虽然不是200平很轻松,但是也不至于买个60平房子就很困难。而且大家不愿意离开北京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离开北京去二线,根本大概率赚不到这100万年薪。
【 在 NIJIU4JI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要比就得有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前提条件。比如在这个帖子里,就是年龄30-40岁,年收入百万,再比较在两个城市的生活差异。
:
--
FROM 111.193.236.*
【 在 piggybankk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一点的二线,年轻人流入还是比一线好的。这意味着虽然绝对工作机会现在不如一线,但相对工作机会,人力资源,也不会太差。等于是可以更职住平衡一些。每次提到这种问题,总有人会提四五线,鹤岗之类的,那种对比没意义。二线机会不如一线,但比三线以下还是多太多。至于下一代,为啥一定要去一线呢,我觉得二线的下一代选二线应该是更主流选择,现在也是。二线的中产,每一代都可以靠自己买房,所以生活上没那么必要为下一代考虑买房的问题,而一线的中产,每一代都需要每一代的艰苦奋斗才能买房子(还是体验不够好的房子)。
:
一线城市,下一代的选择更多,可以选择留京,也可以去二线,本身有户口,家庭资产也更多;二线城市,下一代,可以选择留二线,但万一要去一线城市发展,那就苦了。但下一代在哪工作,谁能知道呢。所以没必要秀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FROM 111.203.168.*
60平不是我说的,即便是120平,大概率也得小一千万,十年收入,比武汉这位的面积小位置差,这也是差异。
在一线挣百万,到二线估计挣不到,,但假如挣一半就能买相同品质面积甚至更好的房,还能随意买车,工作压力还可能更低,那不更说明二线的生活品质也很好么?
【 在 mengk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身边有不少35岁年入百万,虽然不是200平很轻松,但是也不至于买个60平房子就很困难。而且大家不愿意离开北京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离开北京去二线,根本大概率赚不到这100万年薪。
:
--
FROM 106.120.107.*
教培收入真牛
【 在 xuxu05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中部二线城市,搞教培。
: 21年开始做个体户,第一年收入60万。
: 后面逐年增长,24年上课收入130多万,投资收入120多万,总共257万。
: 住内环线附近套内200平房子,市价260万。
: 唯一不爽的就是这房子,19年400多万买,加上贷款利息和软装,成本已经500多万了,房子浮亏270万。
--
FROM 115.236.119.*
其实我意思也不是lz,武汉这种城市,中产150p还是合理的。我不是用楼主套内200p和北京中产对比。
【 在 mengk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lz年入130万,这个在武汉也不能够算小中产了吧,在二线城市这肯定算大中产了,那么你要比的话也是要按照一线城市的大中产来比,那需要是年入200-300w的水平才能算吧,这些人在北京也大概率不至于只是60p房子。你要用非常小的小中产来跟lz比,这本身也没啥可比性。北京本身还有大把不买房、租房住,攒钱等着回二线城市消费的北漂呢。
:
--
FROM 1.119.141.*
【 在 NIJIU4JIM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孩子工作了,我也没希望孩子在北京一辈子,只是他现在暂时工作在北京而已。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到南方发展,我们可以随时搬到孩子所在的城市生活。
: 我们也做好了将来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打算,毕竟他是独立个体了,国外的养老模式也不是不行。
:
所以,你的孩子,选择比lz的孩子要多,留京自动有户口和车牌,也可以随时去二线。lz的孩子以后去一线,就会辛苦一些。
--
FROM 111.20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