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现在跟14、15年情形很像
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30出头,改善住房需求还是很强的,要达到人均60-70平米还要增加一倍的住房面积
【 在 lovingsnow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判断经济走势肯定不能刻舟求剑,当前跟14,15甚至更早的时期最大的区别在于,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已经60~70了,城镇化率也非常高了,房子供大于求。还有一个是新增贷款数量急剧下降
--
修改:ffever FROM 101.6.66.*
FROM 101.6.66.*
按这个逻辑,看看成交的主力户型,基本就是小2居70~80平米,总价400~500万,要是达到人均60~70,在不涨薪的前提下,房子还得在跌一半。
【 在 ff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30出头,改善住房需求还是很强的,要达到人均60-70平米还要增加一倍的住房面积
:
--
FROM 114.251.196.*
这是核心,经济不太行了,是让房地产恢复,不是暴涨
【 在 bo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经济能起飞,涨价也没问题;现在真的是朝不保夕,很多公司看不到出路,哪敢像以前一样上杠杆呢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202.*
有一点不同,14,15那会互联网刚开始高速发展,随后创造了大量财富,现在互联网明显见顶了,在卷存量市场
【 在 zhankunyu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经历低迷期,市场上没钱,储蓄率超高,很多人手里都捂着很多钱观望,只要反弹会一发不可收势。
--
FROM 120.244.219.*
差别非常非常大,不要再根据一个因素去刻舟求剑
第一、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长一个阶段只是工业化的简单扩张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低端产业的规模扩张,让更多的低生产力的农业人口变成工业人口;二是从低端产业往高端产业扩张。
为什么说这样的扩张“简单”,因为技术上创新探索的路别人已经走过了,简单说就是“后发优势”
这种扩张在14-15年还远远没看到头,很多已经规划好的园区、公司、投资路径都还没兑现。
具体到经济上,就是各行各业大家都对未来能挣到钱有很高的确定性。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就一个词“过剩”。
第二、人口,14-15年全面二胎都还没放开,从上到下,从专家到决策者到普通民众,都有相当一部分人抱有莫名其妙的乐观心态。特快上回回都吵得天翻地覆。
现在这个靴子已经落地了,人口减少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怎么办的问题。
第三、房严重过剩,就是经过这10年,又建了大量的房,很多城市已经严重过剩。如果说14-15年在库存过剩情况下,的确还存在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那现在是更大面积的普遍过剩,仅有的不平衡不均衡只存在京沪的部分地区。
如果说上面三点推论下,京沪是否还有一波可能?
其实也没有,这就是第四点、职业发展的信息流通问题。
在10年前,还没有这么广泛的自媒体、短视频,很多职业发展的信息你必须漂到北京、上海这种一线才能获取。京沪作为对外交流和权力的窗口,吃到“引进+规划”这种发展模式的最大红利。各行各业的外地年轻人,啥都不懂,就大胆的来北京漂着,找机会。
现在京沪还有给普通人这么多机会吗?即便有机会,也不用跑北京来肉身漂着啊,在二三线低成本窝着,有机会一张高铁票就过来了。
最后最后一点,14-15年中国房地产还没真的跌过呢,见过被蛇咬,自然胆子就小了。
【 在 zhankunyu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经历低迷期,市场上没钱,储蓄率超高,很多人手里都捂着很多钱观望,只要反弹会一发不可收势。
--
FROM 221.219.185.*
你漏了一点
城镇化率
【 在 excuse4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别非常非常大,不要再根据一个因素去刻舟求剑
: 第一、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
: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长一个阶段只是工业化的简单扩张
: ...................
--
FROM 122.96.33.*
我话放在这,房价一旦开始涨,半年就可以把过去2年跌幅收回来
--
FROM 1.203.163.*
城镇化率其实是第一点的一部分
【 在 S03037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漏了一点
: 城镇化率
--
FROM 221.219.185.*
并没有
德胜最近半年涨了一点
但比最高点低很多
【 在 meiren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话放在这,房价一旦开始涨,半年就可以把过去2年跌幅收回来
--
FROM 122.96.33.*
搁这儿许愿呢
【 在 meiren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话放在这,房价一旦开始涨,半年就可以把过去2年跌幅收回来
--
FROM 114.2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