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Running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echina (放马天山下,逐雪云之南), 信区: RunningLife
标 题: 杏儿·上(zz from kangzhen.net)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Apr 26 20:25:16 2006), 站内
发信人: echina (放马天山下,逐雪云之南), 信区: Ningxia
标 题: 杏儿·上(zz from kangzhen.net)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Apr 26 20:22:57 2006), 站内
家里最多的就是杏树。杏树耐旱,生命力强,成长起来也不算慢,木质结实,只是树干通常都是弯弯扭扭的,做不来栋梁,只好打造一些小家具或者花很大力气拼凑一件大的家具。不过,这并不是我所关注的,对我而言,它的主要价值有二:1、遮阳,2、出产杏儿。
我家的几十棵杏树可以分为如下三等:1、老大级别,两株,树冠均接近二十米;2、特色级别,两株,其中一株结出的杏儿跟鸡蛋一般大小,另一株结出的杏儿异常的甜;3、小字辈,十余株,大都分布在院子上面我们开垦的梯田里,种植的年头不常,产出的杏儿也不多,但是自有其价值所在。
其实家乡几乎家家有杏树,而且通常每个村子都会有一两座山上种满了杏树,统统都叫做“杏树洼”什么的。在家乡话里,“杏”读作“heng4”,读起来有一种咬牙切齿的味道。但是却实在不敢咬牙切齿,青涩的杏儿足以让每个人的牙齿都倒掉。
年纪小的时候嘴馋,等不到杏儿成熟,在它刚刚蜕去茸毛,我们就开始摘一点解馋。等到它稍微长大一点,含了丰富的水分,就开始显示它的酸了。吃不了几颗,牙就倒了,那时候不敢让任何东西碰自己的牙齿,哪怕是吹来的一线风。叔母最怕青杏,也是因此,我们一帮小孩子常拿着杏儿,去叔叔家冲着叔母使劲吸气,扮作牙倒了的痛苦模样。叔母一边忙不迭地把我们从厨窑里赶出来,一边已经叫苦连天的捂住腮帮子了。
然而,我们期待的还是那黄澄澄的杏儿,从春天杏树发芽就开始期盼了。
杏花开得早。当家乡还是一片荒凉,杏树就早早开始装扮春天。一夜春雨,满村杏花。在杏树洼上还长满杏树的时候,春天花开,那里便是花的海洋。家家的密封从冬天泥封的蜂巢中钻了出来,拍打着翅膀开始一年的营生了。
没有多久,花儿开始凋谢。只是零零落落的。每逢此时,多半会有一场雨,或者一场风。夜里我常常被它们弄醒,听见爸爸说:明天杏花大半就落尽了,这风来得有点早。第二天,果然满地杏花,被风卷到墙角里,层层叠叠的。要是牛儿出来,必定把它们吃了才好。
我并不哀戚花儿谢去,只是忧虑爸爸的那句话,风来得太早了,秋天的杏儿不知道够不够吃。
花瓣落尽,带着红色小萦子、如观音手中的瓶子形状的花托的下半部渐渐鼓了起来,如怀孕的女人。等过一阵子,它就变成了真正的杏儿。
刚刚生成的杏儿只有铅笔头那么大,没有多少水分。过一些日子,性急的我们摘一颗下来,咬开了,发现杏核还是清亮亮的一包水。再过一些日子,杏核就有了薄薄的壳。壳是浅浅的黄颜色,咬开了,里边还是一包水,只不过,水慢慢的有了苦味。
我们揣着绿色的杏儿去上学了。从此,也开始了我们倒牙的日子。自开花到杏儿熟透,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足足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整个春季学期。童年的回忆,因此大都带着这倒牙的酸味。
因为青杏太酸,我们不得不发掘别的东西。比如地下长的叫做“辣辣”的野味,或者峭壁悬崖上长的“沙葱”,还有爷爷看守的苹果树。“辣辣”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种夜色食品了,生长在地下,地面上有不大的几片叶子。拿把铲子,挖几下,就看见它那细长细长的白色的茎了。通常,它的茎细至半个毫米,长达十二个厘米左右。有时候难得的会粗到两个毫米,长达二十几个厘米。要是发现这样的异物,我们大半都高兴晕了。并不挖到底,看见主体部分了,就拔出来。然后在衣服上一蹭,蹭不干净无所谓,吃下去才是王道。沙葱,则更多的是用来放在饭桌上,作为春天饭桌上一道为数不多的绿色菜肴。因为它长在极干旱处,因此只有在山羊勉强可过的悬崖峭壁上才有。一场春雨过后,哥哥姐姐们都有去那里拔沙葱。他们通常都不带我,因为山道危险,也是那里太远,走起来嫌我累赘。沙葱则是长在地面之上的,深绿色的,从根部大约一个毫米粗,以均匀缩小的方式可以长上十几个厘米高。沙葱虽然带有一个“葱”字,也很辣,但是它并不是空心的。家里人或者直接蘸盐把它吃掉,或者把它们腌起来,好多吃几天。
待续
--
FROM 210.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