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古代的元宵佳节,可以男女无拘,同游共乐,好像西方的情人节一般,有许多关于爱情的佳话流传。《今古奇观》里便有若干这类故事。
这些爱情故事有美满的,也有凄凉的。如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故事就是令人为之感伤的,朱淑真遇人不淑,嫁了一个庸俗的市侩。在元宵节曾有怀念她旧日情侣的一首词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此词或有云是欧阳修作的。我想这可能是古代文人囿于礼法的观念,想为朱淑真洗脱"不贞"的嫌疑,故而把这首《生查子》词说成是欧阳修所作,亦未可知。
有关元宵的诗词很多,我最欣赏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三句,是历代词家赞赏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这三句词可以代表人生三个境界中最后的一个境界--毕生执著以求的事情(为学或者追求某一理想),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了最后成功的境界。
灯会·灯谜
元宵何处去?最好宋城游。不是替宋城做广告,盖因今岁元宵,宋城将有"西湖灯会"之举也。元宵在古代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尤其在宋代,甚至比新年还更热闹,元宵又称"灯节",元宵观灯乃是传统习俗。这个灯会,由宋城举办,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习俗据说始于东汉永平十年(六十七年),汉明帝下了一道圣谕,不论平民贵族,元宵都要张灯结彩,表示对佛的尊敬。而这个习俗在宋代最为流行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宋代提倡"理学",礼教最严也。宋代的"闺秀"平日不许踏出闺门,只有元宵节前后三天,才可不分男女,一同玩乐,称为"元宵驰禁"。上篇提到的朱淑真那著名的《生查子》一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把谜语写在花灯上,称为"灯谜",这也是传统的元宵玩意。不过到了近代,由于花灯的制作费时费力,谜语多是写在悬挂的纸条上,而这个玩意也不限定是在元宵才能举行了。
猜灯谜是颇费心思,也颇多趣话的。据说大陆解放初期,有一灯谜,谜面是"日本投降",猜古代名人,谜底本是"苏武",但许多人却猜作"屈原"。"原"者,原子弹也。也有人用脱帽格猜作"李世民",意思是日本投降,乃世界人民的力量,这是"老笑话"。另一个"新笑话"是,"文革"期间有一灯谜,谜面是"闻足下要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用《三国演义》诸葛亮劝阻周瑜取西川的故事打毛泽东诗词一句,标明"折腰格"。谜底是"问讯吴刚何所有",折腰格要去当中一字,去了"刚"字成为"问讯吴何所有",意即问吴国有何力进去取西川。这灯谜本来做得很好,但当时却犯了"大不敬"罪而受批斗,理由是毛主席怎能"折腰"?令人啼笑皆非。
一九八二年二月悉尼
--
FROM 221.2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