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我不能确定是否骗局,所以说是疑似骗局,因为人家威胁我说,如果我乱说话,就告我诽谤,我好怕怕哟。所以呢大家看看,自己得出结论好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骗局,当然我有自己的结论。
另外这个广告是在未名上看到的,如果有同学能在未名发言,可以帮转载过去,让大家都看一看。
----------------------------------------------------------
招聘广告我是在未名上看到的,如下:
发信人: luxu (苹苹), 信区: ParttimeJob
标 题: 招聘作者编写图书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6年05月16日09:44:36 星期二) , 站内信件
图书类别:中国历史
编写要求:
1.对中国历史比较了解或者非常了解
2.文笔流畅
3.专业不限,以1.2.两项为最重要
4.习惯网络上扒文章的作者,不适合我们的工作要求
5.有意者,烦请把简历和以前的文章发给我们,这样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信箱1:b99d@sohu.com
信箱2:b999d@sohu.com
--------------------------------------------------
然后我就发了应聘邮件,把自己的简历和曾经发表的文章发了过去,得到如下回复:
你好:
你的情况不错,欢迎来合作.
我们的编写要求不是作为学术专题,而是倾向于通俗化,加一点非正史的逸闻趣事,也许读起来更有意思.
不过,我们的宗旨是,给现在的人若干启发.
你对哪朝历史最为熟悉?写你最熟知的,可以扬长避短.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给我电话,再商量确定一下.
我的电话是13501276737 010-88491819
常*
这封邮件仍然在我邮箱里,我保证真实性,之所以把这个人的名字省略,只剩下姓,是因为觉得还是不必公开他的姓名,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招聘和文化公司的行为。(请注意招聘里说不限专业)
------------------------------------------------------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周日5月14日,我就打这两个电话,但是都没人接,一直到中午11:59分,我收到如下短信,是这个常某发来的,短信仍在我手机里,我保证真实性:
你好:你若方便,现在打88491819
我去打了他这个电话,后来付费的时候,才知道打了30分钟左右。(我保证下面谈话的真实性,可惜电话没有记录)
总之,他就是跟我说了要写什么,他问我熟悉那段历史,我说前一段看过不少先秦时期的资料,他就让我写秦朝的,让我“试写”50000-80000字,我一听就吓了一跳,赶紧追问道:您说让我试写5-8万字对吗?他肯定的回答:是
我问:哪有试写这么长的,请问贵单位是什么单位
常某回答:我们是一个文化公司
我问:请问贵单位叫什么名字?
常某不肯说
我说:怎么可能有试写这么长的(我当时就高度怀疑他到底是不是骗子,试写这么长我就不说了,显然是不正常的)
常某忽然改口说:说错了,是总共5-8万字,要我试写1000多-2000字,他看看行不行。
我虽然将信将疑,但是也答应了写,问他要多久,他说一周之内给他。(这是另一个疑点,2000字哪要一周,如果这都要一周,那8万字要编写多久?)
不过我还是同意写,因为闲着没事,也比较感兴趣,就答应尽快写,之后发给他。
(他要我写的东西和这5-8万字的构想,他跟我说了,我记下了,后面发出来,他没有跟我签定任何合同,也没有说过要我不公布,我想谈不上什么商业机密。)
中间他还问我有没有笔记本,我说我的电脑是台式机
他就说,那觉得我可能不行(这点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台式机不是电脑?是不是笔记本跟编书有什么关系?)
-------------------------------------------
之后我就忙活了一天,找参考书,查资料,着手试写2000字,试写的内容后面附上。
第二天5月15日我就发了过去。我给他发的邮件如下,我还保存着:
常先生:
您好。按您的要求,我选择秦孝公和商鞅变法时期,写了约2500字,在附件里。写作的时候我参考了台湾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黎东方的《细说秦汉》、《史记》和国内一些教授编著的中国通史不一一列举。附件里还有我对于本书写作的一些构思以及一些问题,请您先看一下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希望能有机会和您面谈一次,如果不合适也没关系,就当我自己多学习了会儿。我手机13*********。
敬礼!祝工作愉快,身体健康!
***
5.15
我自己的名字就不公布了,当然不是怕,是觉得没必要,他的名字我也没公布。给他发的内容在附近里。
然后给他发了个短信,说发了,请他看看,不管行不行,都告诉我一声,因为对这个比较感兴趣,有期待。(我心里希望他不是骗子,也确实想编这本书,闲着没事干)在附件里我提了些问题,比如稿酬,时间,如何支付,我说我拒绝在没有合同和定金的情况下撰稿,希望能和他当面谈谈,如果合适的话。(后面我会公布出来)
他回答:好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5.16日
他发来短信:看了你的文章,感觉很多是别人的话。
我当时就明白了,他开始找借口了,说实话很失望,印证了我心里的一些担心和判断。还很恼火,据我还说我抄袭,就不能找个别的借口?(后来他说我盗窃文章,我会把这试写的2500字发出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那种盗窃出来的,我可花了1天写这2500字)
回答说:我今天刚看到你又在未名上招人了,行不行你直接说了吧
等了一会没回,我又发信息:
我相信你也不是只找我一个人试写,你叫别人试写8万还是2000字你自己知道,我也不是没社会经验的菜鸟,行不行你就直说了吧,兄弟,别跟我玩花招了
(我也懒得跟他客气了,我就这么好欺?)
他很快回道:谢谢你,不麻烦你了
这样就完了?欺我太甚,我回信道:
没关系,我会把事情的经过公布在bbs上,以供大家参考,让大家看看是否骗局。
他马上就回了短信,非常激烈,我还保存着,大家看看:
可以,但是你注意,如果你用词不当,告你诽谤,其次,你盗窃别人文章,那是什么行为,不检讨自己,就乱说话,是那么做人的吗?
这个短信每一个字都是真的,至于这个人为什么忽然反应这么激烈,大家各自得出结论好了。
我给他回了最后一个短信:(时间大约今天下午4点)
你要注意你发的短信都会被我公布,我写的部分我会公布出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盗窃
他没再给我回信哈哈
------------------------------------------
大致经过就这些,我保证我说话的真实性,人家还威胁要告我诽谤呢,我敢不老实说吗?
他说我盗窃文章,我就发出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盗窃,我花了1天时间写2500字,要盗窃我的效率可真抵。
-------------------------------------------------------------------
写作计划:
根据要求,大略构思了一下写作大纲,姑妄言之。
不知道秦朝部分是单独一本书,还是一本书的一部分,5-8万字作为单独一本书来说相当单薄,如果作为一本书一部分则可理解。
按要求,总体分为6部分:
第一部分:赢政登基前秦朝历史:
赢政登基之前秦朝有几个重要的标志时期和君主,分别是:(下面是我写的,他只说了分成几部分)
周孝王赐姓赢、分土建附庸国;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以岐以西之地;
秦穆公赢任好在位39年,为春秋五霸之一;(可写8000字);
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开始变为超级强国;其子惠文王(开始称王)赢驷杀商鞅,但保留和发展商鞅的改革,因为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孝公和惠文王在改革后国力上升,扭转了秦国对魏国作战的不利处境,以阻住东进道路的魏国为主要打击对象,兼攻韩楚。(10000字)
秦昭襄王赢稷在位56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君主,秦国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对东方诸国的征伐。昭王任用应侯、白起,不断对楚、赵、韩、魏四国进行土地兼并,大大削弱了关东各国的力量。在昭王去世的时候,东方六国已经基本没有能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秦国武力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奠定。(15000字)。
第二部分:秦始皇登基之前的天下形势(5000字)
第三部分:秦始皇个人经历辨疑(5000字)
第四部分:秦始皇策略制定(5000字)
人才和策略
第五部分:统一六国经过(结合第四部分策略,20000字)
分述对六国战争过程
兼述六国对人才任用的得失,与秦比较
第六部分:结论(5000字)
全文大约80000字。可随要求增删。其中一些不重要的君主,可以略写,因既无必要,也无事迹及资料可写。
关于写作问题:
本书受众是什么人?这将决定内容深浅。
文章中出现引用文言文的部分是要多还要少?跟上一问题有关。
如果选择我来写,有些问题希望知道,以便在有效沟通情况下愉快合作:
全部稿件要求多长时间完稿?
稿酬如何支付?现在一般的方式是试写、签合同、交稿。签合同后支付1/3-50%订金,完稿支付剩余稿酬。
稿酬50-60元千字,希望能够在合同中明确到底是多少。希望在合同中明确全部写作时间、稿酬和交稿付酬时间。
在水木和未名上经常有兼职发生纠纷的事情,所以希望能够在规范的情况下合作,这样贵单位可放心,我也可放心撰稿,我拒绝在没有合同及订金的情况下撰稿。我想您也可以了解。(这些问题希望能有机会当面谈谈)
当然如果觉得我试写不合适,就不存在以上问题了。
秦孝公与商鞅变法(本部分计划写1万字)
一、商鞅变法前的天下形势(可扩展)
秦孝公(公元前361年-338年在位),名渠梁,秦献公之子。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他所谓在秦始皇之前的六世包括秦孝公、孝公之子秦惠王、惠王之子秦武王、武王之弟秦昭襄王、昭王之子秦孝文王、孝文王之子即始皇之父秦庄襄王。六世就是从秦孝公开始算起,贾谊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秦孝公在秦国历史上享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上承穆公五霸余威,下启昭王征伐攻势,一手将秦国从西部僻壤之国,转变为战国诸侯中的超级强国。而孝公之所以有如此功业,是和商鞅变法分不开的。
1、 秦国国内形势(可扩)
公元361年,赢渠梁即位。在秦穆公之后、孝公之前,秦国在259年共有16个君主,常常发生内乱,最近一次即“出子之乱”。秦孝公的祖父灵公死后,秦孝公的父亲、灵公之子献公没能继位,而是灵公的叔父简公继位,简公在位16年死,简公之子惠公立,在位12年死,死后惠公之子出子立,出子在位2年后,大臣杀了出子和他母亲,改立了出子的同辈人献公。
孝公赢渠梁生于献公4年。秦献公11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500岁而离,离70岁而霸王者出焉。”预示了秦孝公所象征的不同寻常的命运。献公在位24年死,孝公继位,时年21岁。秦孝公继位后,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年代,面临着复杂的天下形势:
政治地位上:孝公之时已至战国中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争,弱肉强食,秦孝公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称,秦国也还享有七个一等强国之一的地位,但是早已没有了当时秦穆公五霸之一的国势。《史记.秦本纪》中说,当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关东华夏诸国都拿秦国当“夷狄”,瞧不起秦国。
文化上:关东诸侯国以华夏、中原自居,是文化中心,秦国在礼乐教化方面望尘莫及,用商鞅的话说“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可见其时民间仍未开化。
经济上:秦国据有关中之地,沃野千里,《汉书.地理志》说秦国“跨雍、梁二州…为九州膏腴。”秦国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司马迁说:关中之地,于天下1/3,然人口不过30%,但是其财富占了天下的60%。所以秦国的人力和经济资源丰富,一旦开发出来,国力强盛可以预期。
地理上:从中国历史上看,关中之地历来是帝王崛起的根据地,地势险要,“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秦国拥有地缘战略优势。它的西部、北部是广漠的荒原,当时匈奴还未兴起,还没有对黄河流域构成威胁;秦国南部是富饶的巴蜀之地,对秦国没有领土野心,不构成重大威胁,相反秦国则可以依托巴蜀,享尽天府之利;它的东部便是黄河、高山,函谷关成为进出秦国的咽喉,是当时天下第一形胜,进可攻,退可守。
军事上:秦国在未进行改革之前,面对东方主要对手魏国和西南方向的楚国,互有攻守,但总体上处于守势,形势很被动。公元前383年秦国把秦都由雍城迁
至栋阳时,主要就是出于巩固东部边防,阻挡魏国兵锋,待机收复河西地区的考虑。
总而言之,在三家分晋之后,中国社会变化的深度、广度仅次于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摆在孝公面前的,既有艰巨的任务,也有史无前例的机遇。
2、 关东诸侯形势(可扩)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交相攻伐,并国无数,到了秦孝公之时,七个一等强国被称为“战国七雄”,一直阻挡秦国东进道路的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其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秦国正东方向是战国前期的超级强国魏国。
魏国在战国最先开始任用李悝变法,国势强盛,四邻赵国、秦国、韩国、齐国和楚国都受到过魏国的侵略。其时魏国占有原来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并且开始修筑长城,从郑县沿河北上直抵上郡,用来防御秦国东进,成为此时秦国的头号敌人。
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是数一数二的强国,与晋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争霸,在七大强国中国土最广,由于楚国在侧翼威胁秦国南郑,所以如何对付楚国也是秦国对外的大事之一。
春秋时期的超级强国齐国已经从姜氏齐国变成了田氏齐国,齐国多次率诸侯打败当时第一强国魏国,隐然有东方诸国领袖之势,但秦齐并不接壤,所以齐国还不成为秦国的威胁,事实上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齐国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奉行交好秦国的策略。
燕国偏僻在北方,相距遥远;韩国国势不强;而赵国此时患于北方的林胡和,图谋吞并中山国,注意力并未放在西方。赵国成为秦国在军事上的劲敌,仍要待赵武灵王继位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
二、商鞅变法(先写一小部分)
秦孝公痛感于秦国偏僻落后的现状,他说:“以往…国家内乱,无法专注于外事。三晋夺走了先君穆公获得的河西之地,诸侯都瞧不起秦国,实在是莫大的耻辱…我实在感到很痛心。诸宾客和群臣如果有人能出“奇计”使秦国强大,我封他做大官,并且分封土地。”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秦孝公布惠百姓,救济孤寡,修治德政,讲究武功,并且下令求贤。当时在魏国的公孙鞅又称卫鞅听说后,西入秦国,通过孝公宠信的一个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卫鞅因一个太监而得到觐见孝公的机会,为后世所非议,司马迁就说他“因由劈臣”。
卫鞅见秦孝公后,以“三术”进言于孝公,分别是尧舜之道、禹汤文武之王道和齐恒晋文富国强兵之霸道。
第一次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个妄人,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之道向大王建言,他的心志不能领会。”过了几天,卫鞅再见孝公时,所说的还合不上孝公心意。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之道向大王建言,而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卫鞅第三次觐见孝公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之道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如果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数日都不觉得厌倦。
事后景监说:“您凭什么能迎合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等不及,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
-------------------------------------------
我花了一天时间写这2500字,文言文我都翻译了半天,却被这厮说成盗窃,怒
--
修改:johnbular FROM 60.194.197.*
FROM 60.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