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是找到了一名极品翻译。前几天发文找人翻译资料,不少人来接这活。有一个哥们是第一个联系我的,因此我挺慎重对待。我在帖子中明码标价100快,而且约定时间三天后交给我,说了挺急的。没想到这哥们电话打来就说这比编程便宜太多了,我说不同的任务标价不同啊,你干嘛拿着苹果跟梨比价钱啊。他又说你这三天我才挣100块钱,太少了。我说任务最多三小时就完成了,你可以今天翻完,然后剩下两天半接其他编程的活啊。这哥们又说,你这些文献资料干嘛要翻成中文啊,直接看英文好了,你要搞科研必须看英文啊。你看人家北大,中国排名第一的学校,人家都看英文。好吧,我忍,作为一个清华的学生,你当着我的面说这个,我也忍了。我说我能看英文,在下托福119分,离满分就差一分,可是资料太多,而且是整个课题组都要看啊。他说你给我10000词的材料吧,直接给我五份,我给你翻了。我留了个心眼,说先给你一份,双方觉得满意了再翻其他的。他非要我发五份给他。我拒绝,然后他要我付订金。我想,好吧,反正大家不认识,就付了20块钱订金。我千叮咛万嘱咐,让这哥们不要用Google Translation这样的东西翻译,他回答我说“你放心,翻译器翻出来的还叫翻译吗,我自己一句一句翻”。
之后又找了其他十余人翻译,质量都很不错,甚至有当天就发给我的。我也都很快付了钱,哪怕是跨行的手续费由我出也很开心,因为人家翻得认真,连有一个词没翻出来人家都标出来了。
四天后,这哥们一直不给我,其他后发出去的都已经返回来翻译结果了,可这位第一个发出去的极品男还没回我。我联系好几次,人家说快了。最终在我几次三番催促之下,在截至日还差三小时发给我了。我一看他的翻译结果,倒吸一口凉气。这就是Google Translation翻译的结果,连标点都不差。没有一句话我能看懂的。我十分生气,打电话过去,这哥们居然无所谓的样子说,“我是用了翻译器,但我拿牛津词典修改了,保证和翻译器结果不一样。”大哥!!!我要的是翻译,不是只要和翻译器不一样!!!我要的是能用的译文!!!我说“我随便拿出一句话都看不懂。”他说:“那你看最后一句话能不能看懂。”我干嘛非要看最后一句话啊,我说随便哪句都看不懂。人家说,“你不是说随便一句都看不懂吗?那你就看最后一句”敢情这哥们就自己手翻了最后一句,其他的全部Google了???我说你没这个金刚钻,你拦什么瓷器活???极品男说,我这部分就这么难。我说你这是第一部分,后面比你难的多了是。极品男说,你找其他人看我这翻译的好不好。我说你的结果我不能接受,你要么重翻,要么我重新招人。你耽误了我时间,给我这样的东西,我给你的20块订金我也不要了,你要是不重翻我就另招人。极品男说:“我手都翻累了,至少完成了50%的工作量吧,你至少给我50”。这下承认自己没完成了!!!我说我不接收你的结果,你重新翻,或者我重新招人。好了,这哥们怒了,说“好,我也知道水木上有这样的人,招了人不给钱。清华人都这样。”我忍无可忍,我发帖招人,除了一名MM因为没有合适的银行,答应周末来取前之外,其他人都已经付过钱,合作很愉快。真不知这位极品男为什么如此厚颜无耻!!!
我再送这名极品男一句话,你要是以后洗手不干了,我就不暴漏你的个人信息。你要是还要在这骂人,或者还要继续骗人,或者来辱骂我,别怪我把你的信息贴上来。
最后,附上极品男翻译的一段话,让大家看看他用牛津词典把手都翻酸了的结果。里面居然有“水稻”和“大豆”,天哪,是Rice和Soy两位作者好不好……我十分无语
“
相反,从技术确定性的角度,更着重于对自己的技术特点,或一个社会的确定性方法,权限的用户行为,这篇文章反映了一个社会形成的角度。社会技术方法成型(顿,1996年;麦肯齐和Wajcman,1985;伍尔加,1996年)确认的方法,使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形状,是由两个社会实践形成的。正如达顿指出,“技术可以打开,关闭,社会和其他形式的选择,虽然并不总是在对从技术合理性的认知的基础上推断预期的方式”。
Klohnen和门德尔松(1998年)确定自己的“理想自我”的影响,在他们的理想自我概念的方向,他们的浪漫伙伴的看法是个人的描述。巴奇等。 (2002年)发现,新媒体的挑战,强调了其unidimensionality(例如,卡尔森和Zmud,1999;水稻,德安布拉,及更多,1998年)地铁,这也是其在通讯工具的目标任务,重点观察。这场比赛,模糊性和媒体的信息丰富了假定经理按任务效率(即工具性目标)单独分配的想法。
从战略管理角度看,媒体丰富理论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做出理性的选择,匹配特定的通讯媒介,特定的任务或目标,以丰富该任务(特雷维尼奥,达夫特,及伦格尔,1990年,需要使用大豆,2001)。
”
--
修改:chx173 FROM 115.171.194.*
FROM 1.2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