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杞人忧天,但是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得到重视。是,我们的学生有可能比其他学校的学术或者其他能力强很多,但是到了自己写书稿然后出版放到文化市场上流通,教育(或者哪怕是启发)别人的地步了吗?
我曾见过一个朋友“编辑”的全过程,除了从各种渠道生搬来资料以外自己的东西非常非常..少,可是即便这样拿出书稿后她自己应该也不好意思说那是一本“文摘”——没有统一的思想脉络,没有相承的观点,甚至没有统一的行文风格!
我也在图书市场见过不计其数的这种“捉刀”之作,基本上是定价偏高的经管、建筑类图书,看着动辄几十上百的售价,看着还很年少的学生手中捧了一本又一本装帧精美来历不明内容参差的《。。精选》《。。论丛》时,心酸不已,但是我们无力说服广大读者,尤其是甄鉴水平不高并且很有可能把买书当成是高尚的智利投资的读者放下这样的图书,哪怕是一个人..我们无力.
我们民族的文化也许还不够发达,应该说我们的书籍和其他文化载体还很匮乏,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出版社,这样的“兼职编辑”,这样的文化作品吗?
如果我们不能不为自己写作,请用自己的心去写作。
【 在 offwind (沉嫣*水流无限似侬愁)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司现有一批经管类图书需要加工制作,欢迎北大、清华学子利用暑期时间加盟。公司经营多年来,在项目上和许多学子一直保持着愉快而圆满的合作关系。我们再次盛情邀请大家共同合作。
: 岗位需求:兼职编辑
: 专业要求:管理学专业,经济类专业学生
: ...................
--
FROM 219.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