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adar83 的信箱 】
寄信人: kinggun6808 (金刚)
标 题: IT图书创作注意事项——给新手的建议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29 19:33:03 2005)
来 源: 221.219.7.82
先了解一下出版流程
现在从事IT出版的出版机构,一般的流程分为多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流程都有不同的人员审核加工。图书出版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串行的流程——流水作业,那么在这个作业系统上主要有: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版式编辑、终审编辑、校对人员、封面设计、质检员、印制人员、库房管理人员等。按照目前出版机构的一般操作,整个出版流程在策划编辑监控中,有时文字编辑也可能直接与作者打交道。为什么要了解出版流程呢?
与策划编辑沟通
有的作者在写完书以后才找出版社,但我认为这种投稿方式不一定可取,除非作者本人的确在此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和影响。那么正常情况是作者有了一定的想法就和策划编辑沟通,更多的是策划编辑有了一定想法与拟订的作者去沟通。在作者和策划编辑互相沟通时,双方应该互通的信息是:
1、为什么要做这类选题,编辑应该给作者一个创作的主要理由并能够说服作者
2、作者也要给编辑一个技术趋势的判定以及目前开发人员的需求
3、讨论一个创作角度,如初级、中级、高级、实践经验、应用技巧、实例集等
4、一个大概的书名,与创作角度相适应,区别于市面已有的书籍
5、确定一个读者对象的范围以及将来可能的宣传推广方式
6、策划编辑应该给作者提供策划编辑已有其他同类选题情况以及本社类似选题的信息
7、商定一个稿酬支付方式
策划编辑和作者沟通是最重要的,同时反映了作者和编辑对选题与市场的理解,如果快的话两三封电邮就解决了,如果需要考虑的地方多一些,可能来回10封也是很正常的。接下来就是作者填写选题申请单,编辑申报选题。选题批下来后签合同,作者就可以写作了。
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作者进入创作阶段后,应该注意两个问题,都要与策划编辑配合好。第一个就是选题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别人出版了新书与目前创作的这本类似,那么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书中所写的软件升级以及芯片停产都对本书未来的销售有一定的影响,要重新评估,这就是作者和编辑对选题的跟踪,对IT书籍创作比较重要,尤其是初级书。另外一个就是对书稿创作质量的检查,及时纠正初级作者写作容易犯的错误,实际上编辑应该给作者一个写作模板,这样层次就很分明了,作者也可利用大纲视图检查章、节、目、次的完整性。作者套模板后对今后书稿的编辑加工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那么作者在写作完第一章的话,应该给编辑发过来,编辑会在出版方面提一些建议,另外每成书50-80页的样子应该给编辑发过来这部分稿件,主要是编辑检查作者是否按照原计划创作。因为目前编辑手头上处理的书比较多,一般情况下要求作者在有较大调整的时候才与编辑商量。中间检查书稿的工作,编辑称为中耕。
该交稿了
比较传统的出版社要求作者同时交纸稿和电子稿。一般现在只要求作者交电子稿,方便快捷。交来稿件应有正文、前言、序和目录,如果没有目录编辑可以做,但前面三个是要求作者自己写的。通常有的作者在交稿后会让编辑发一个确认的传真或写个收稿确认单,以证实自己履行了合同中的交稿期限。实际操作中,编辑对作者要求并不严格,大约有2成以上的书稿都晚交稿,但没有任何关系,作者和编辑都是以书为重。我的书稿交稿时间大约有4成没有按时交,开发人员都很忙,大家都会谅解的,把书写好是最重要的。
文字编辑
策划编辑收到稿件后,大约审核一下,然后会交给相应的文字编辑去进行加工,这一步工作称为“通读”,一般文字编辑通读的速率为:30-60页/天;通读的基本任务有:文字错误的纠正,使文字语句通顺,发现一些基本的技术错误,将不清楚的地方返回作者让作者来确认,还有一个就是完成作者没有完成的工作。说到作者没有完成的工作,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应当注意的地方:
1、书中的插图必须在正文中引用,比如说“如图3-21中所示…”,最好引用处出现在图以前,让读者紧挨着后面找图;图一般要求有序号和图题。别忘了图和图题都要套模板!
2、书中的表也必须在正文中引用。引用法类同插图的做法
3、正文中标点均使用全角状态,既标点为汉字状态下。占一个汉字字符宽。作者创作的标点状态是否处于全角状态,敲一下键盘右下区“﹒”,如果是点就是半角状态,是句号就是全角了。正文中函数的括号应该是半角状态,“long( )”是错误的
4、正文中,中文和英文中间应该没有空格,WORD会自动调节中西文的间距
5、程序中的标点符号应该为半角,用于隔开程序和注释的标点为半角,如“;”,而在注释中的标点应该是全角,除非注释是全英文的
6、一般情况在使用标题层次时,尽量少套用第四层标题,如“4.2.5.1 fox( )函数”,可以用“1”或加黑等方法表示第四层标题,不过实在不行的话还的用
7、“3.2.3 函数指针”,标题序号与标题中间两个空格;“表3.1 看门狗”和“图2-3 树”序号和标题空格也是两个,也就是敲两次空格键。标题名后面不能有标点符号
8、注意文字上的问题。“B”和“b”的含义不同,“K”和“k”的含义也不同;科技书中一般统一使用“其他”而没有“其它”;注意统一同一术语的大小写
基本上剩余的问题都有编辑来处理了。文字编辑有两个人,一个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责任编辑,主要完成通读工作,处理绝大部分问题;另一个人就是复审工作,通常作用与通读差不多,但出版社一般要求复审要有更高的能力和更多的编辑经验。
版式编辑
如果作者和编辑不要求版式的话,版式编辑会按照通常的版式排的,基本上同教材的版式一样。如果作者希望一个特定的版式,最好在交稿后指定参照某本书的版式来排。版式对一本书来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标题字体、字号,什么样的项目符号,加什么样的小图标,正文的间距(台湾版书比大陆的要大),书外型的大小(16开,24开,国际版等),页眉字体和图纹的样式(台版书比较花一些)等等。这些版式上的问题在交稿后都可以要求策划编辑去办。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呀!
终审编辑
这是作者和编辑最头疼的一关,不止是书还有光盘。终审主要检查书稿的三项内容:文字质量,内容版权问题和政治问题;还有就是光盘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问题。文字问题有编辑来搞定,政治问题在科技书中很容易避免的,写作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版权问题是比较容易忽略的,比如使用别人的照片、注册过的商标和图形,在光盘中避免出现相片和图片,常见的有作者将微软、ADOBE等产品的商标和象征性图案放在配套光盘中,或者在光盘中带有一些小的应用程序(尽管是免费的);另外光盘中视频和音频的片段也是需要版权许可的。所以作者要想在光盘中放一些不是自己做的东西时最好事先同编辑打个招呼。
校对人员
这个环节基本上不会与作者直接打交道,属于正常的编辑加工流程,一般出现问题后是与编辑打交道,编辑解决不了的话再与作者交流。
封面设计
封面是书的脸。根据目前出版社操作的方式看,有些编辑对封面要求很松散,所以作者最好在交稿后给一个封面设计的要求,并在一个月内要一下封面设计的图样,看一下封面是否满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多数要求是科技书的封面最好不要出现人、动物以及建筑等东西。另外检查封面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查看一下封面的文字问题,另外署名顺序是否正确等。
质检员
质检这个流程主要是检查胶片。最容易被挑出的问题就是图的问题。书中的图大约有以下几种:电路图、流程图、界面抓图、结构框图以及其他线条图(如漫画)。流程图和结构框图基本上版式编辑都可以处理;界面抓图作者最好抓清楚,编辑流程比较难修改;线条图在文学书、生物书等自然学科书中常见,一般不涉及机械构件的工程书中尽量避免出现;最为麻烦的是电路图,一般情况比较规矩的电路图是用Protel绘制,然后在改变背景颜色以及线条颜色后抓图,另外比较简单的模拟电路(运算放大器)可能用VISO,但不太协调。传统的出版社都有描图室,有一个看清楚的图就可以了,其余工作由描图员来完成,就像工科生的机械制图教材。但为了增加出版速度,有些编辑要求作者将图一步到位!因为传统的出版社在教材描图的进度上并不快。如果有电路图的话在创作之初应该与编辑交流更好一些。还有一点就是很重要,图不要太黑,尤其是截屏图的主色调最好是比较浅的颜色,但不能过浅。而截屏图也不能太浅,否则印刷不出来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打印出一页来看看。
可以喘口气了
印制和入库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了,责任编辑在检查样书无误后就可以装订、发行了。之后策划编辑就是忙于给作者寄样书和付稿酬了。
看完感觉很累吧,怎么交稿后还有这么多事呀?实际上本文意思就是作者在写作之初到交稿前多注意一下,顺手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不仅给编辑加工减少麻烦,而且也是给自己减少麻烦呀!算是给IT书籍初写者一些建议吧!
※ 修改:·adar83 于 Sep 29 19:40:30 修改本文·[FROM: 210.45.123.*]
修改:adar83 FROM 210.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