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清,男,汉族,1923年3月14日出生,天津宁河人,放射-医学影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国家心脏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
1948年,刘玉清本科毕业于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1950年,在国立沈阳医学院附院放射科工作;1951年—1952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学系学习;1953年—195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工作;1956年—1958年,担任解放军胸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1958年—198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阜外医院和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科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1981年—1983年,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1987年—1992年,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三属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9年,在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
刘玉清主要从事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心肌病、主动脉疾患、先心病、肺心病、冠心病的放射诊断研究。 [1]
中文名 刘玉清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3年3月14日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籍 贯 天津宁河
人物经历编辑
1923年3月14日,刘玉清出生,天津市宁河县人。 [1]
1943年4月—1948年7月,在满洲医科大学-国立沈阳医学院(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刘玉清院士
刘玉清院士(5张)
1948年1月—1950年1月,在国立沈阳医学院附院放射科工作。
1951年1月—1952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学系学习。 [2]
1953年1月—195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工作。
1956年1月—1958年1月,担任解放军胸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
1958年1月—198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阜外医院和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科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
1981年1月—1983年1月,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
1987年1月—1992年1月,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三属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9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卫生学部)。 [1] [3]
主要成就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玉清倡导与病理科合作,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手术切除肺、食管标本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对照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心脏X线诊断水平,刘玉清一方面将“X线-病理对照”转变为“X线-手术对照”;另一方面,他意识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心电图和X线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他逐步创建了以X线为基础的“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心脏X线诊断方法,这使放射科医师能够发现一些临床医师没有注意到的诊断问题,纠正了某些不当的临床印象,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
刘玉清
刘玉清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刘玉清注意到,这是放射学向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
1974年前后,刘玉清在中国国内首先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新概念。
1977年,刘玉清发表文章较全面地向中国国内评价了CT及其临床应用的概况。
1985年,刘玉清向中国国内介绍了这一新概念,并在中国国内首次提出“介入诊疗已成为同内科、外科治疗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同时,“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的应用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医学攻关项目,并与防治重大疾病以及中国相关器械、器具现状相结合,制定了15个攻关专题。刘玉清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了专题的评审、中期评估和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刘玉清倡导、推动现代医学影像学新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多次撰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演讲。刘玉清提出,应加强影像科室介入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主要介入治疗技术的规范化问题,并强调,介入放射学应为医学影像科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影像诊断优势互补,这将更有利于其发展,他还提倡开展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即“各种技术综合分析,优选应用”。针对心血管疾病,他提出“三主轴”(超声、CT、磁共振)和“两翼”(X线平片及相应造影和核医学)的主要诊断进程,并应以患者诊治的“实际需要”为原则。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应综合分析研究多种影像技术(新技术和普通X线检查)的诊断性能(优势及不足),从中优选出合理的检查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影像诊断服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诊治效益。
21世纪初,刘玉清组织放射学(含介入)、超声、核医学有代表性的专家,主持召开了“医学影像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着重探讨了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中国的战略对策。 [4]
刘玉清展望21世纪初国际和中国医学影像学动向,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以下看法:
(一)积极开发影像诊断学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同时仍应不断提高普通放射学,尤其胸部、胃肠道和骨骼放射学诊断水平。
(二)在县或县以上医疗单位,逐步普及超声和CT,有重点地发展MRI技术。
(三)开展影像学(含普通放射学)综合诊断及优选、合理应用研究,多快好省地向广大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学服务。
(四)大力开展介入放射学,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疗效及规范化,并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选、配合应用,并致力于普及推广。
(五)加强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医学生物工程学和新技术的研究,继续发挥中国影像学应用研究的优势,并致力于建设中国的实验影像学体系。
(六)对引进、研制和开发医学数字化图象贮存传输系统(PACS或DICOM)工作也应予以研究,提上日程。 [5]
国际交流
从1978年到2009年,刘玉清先后40余次出访美、日、澳、德、法、印、新、韩、马等国,进行考察、学术交流、参加会议和讲学,增进了与中国国外同行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开展学术“外交”,促使中国放射学加入亚太放射学会和国际放射学会。
1984年,刘玉清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学术报告。
1978年至1984年,先后四次参加WHO举办的放射-影像学研讨会,并于1988年任该大会副主席。
1990年4月和9月,刘玉清分别在日本全国放射学会和磁共振医学大会上做特别演讲。
1993年9月,中国大陆放射学专家组首次访台,刘玉清担任组长,拓展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
FROM 175.14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