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介寿,1924年9月13日出生于湖南浏阳,普通外科专家,肠外瘘治疗的创始人、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教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
黎介寿长期致力于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尤其对肠外瘘、小肠移植、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短肠综合症、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与损伤维护、损伤控制性外科概念的研究与推广等方面有丰富治疗经验与卓越效果 [1] 。
人物关系
纠错
哥哥 黎鳌
弟弟 黎磊石
中文名 黎介寿 国 籍中国 出生地 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 1924年9月13日 毕业院校 国立中正医学院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肠损伤与肠外瘘》《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主要成就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
人物经历编辑
黎介寿
黎介寿(3张)
1924年9月13日,黎介寿出生在湖南长沙望麓园四号老宅,前一天,正是他母亲的生日,教书的父亲想起《诗经》有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酿造好了春酒,为人祈求长寿。于是给孩子起名介寿,表达为母亲祝寿的意思。
1931年,全家人搬到上海。黎介寿因病在家休学。弟弟黎磊石在上海蒲石路小学就读。
1933年,父亲黎溥棠前往南京任教。黎介寿就读于南京游府西街小学。
1934年,父亲黎溥棠就任两浙盐务管理局秘书,举家迁往杭州。
1937年,父亲黎溥棠,黎介寿一家住在长沙通泰街23号。
黎介寿
黎介寿(3张)
1938年,长沙发生“文夕大火”,黎介寿就读的广益中学被烧毁。年底,因抗日战争影响,黎介寿全家在湖南数次搬迁,途经长沙、安化、娄底、柏坊等地。
1941年04月,和弟弟黎磊石回到广益中学就读。
1942年02月,和弟弟黎磊石主动辍学,与母亲黎周霞一起,来到广西桂林投奔黎中。
1942年07月,在广西桂林参加高考,考上了重庆的一所机械学校,但黎介寿放弃了这个机会。
1943年08月,和弟弟黎磊石考取国立中正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09月,进入中正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读,并在同学贺高秋、李隆刚的动员下,加入“三青团”。
1944年,中正医学院由江西永新迁到江西唐江,和弟弟黎磊石在唐江上学。
1945年,中正医学院迁到福建长汀,和弟弟黎磊石在长汀上学。
1946年,中正医学院迁到江西南昌,和弟弟黎磊石在南昌上学。
1948年,和弟弟黎磊石从中正医学院到南京中央医院做实习医生。
1949年05月,国立中正医学院改名为南昌医学院
1949年07月,取得南昌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并任南京中央医院外科住院医生。
1950年06月,任华东军区医院外科医师。07月,南京中央医院改为华东军区医院,黎介寿在这里认识了程颖士。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1年,任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第二手术队副队长,来到吉林长春的后方医院,负责治疗从朝鲜战场运送来的伤员。同年任华东军区医院外科主治医生。
1953年06月,担任华东军区医院外科总住院医生
1954年08月,担任华东军区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
1962年11月,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副主任。
1963年0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6年05月,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被撤销外一科副主任职务,成为普通医生。
1968年04月,牵头成立了普通外科肠外瘘治疗组。
1968年07月,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邓士俊进行肠外瘘治疗。
1968年10月,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安徽农村改造。
1978年,时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的陈德先给南京军区党委常委写了一份关于黎介寿入党问题的书面材料。
1978年12月,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外二科主任军医。
1979年01月,南京军区接到黎介寿的入党申请报告,报请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0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05月,被南京军区军医学校聘为外科教研室名誉主任。06月,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外二科主任。
1983年09月,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
1985年03月,担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以及博士后联系导师。
1987年05月,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主任医师。
1988年07月,由现役军官改为文职干部。
1993年09月,被聘为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
1995年12月,晋升专业技术一级。
1996年0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0月,出席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
2001年02月,被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聘为该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2001年05月,被聘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
2001年05月,被聘为南京军区卫生系列学科带头人导师 [1] 。
主要成就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2年03月,成功救治一名患绞窄性肠梗阻的14岁男孩,开始了漫漫肠疾研究之路。
1968年08月,创造性提出“肠营养支持”疗法。
1970年03月,通过“负压引流加腹部冲洗”的方法,治愈大部分肠瘘病人的感染问题。
1971年02月,在中国首次将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
1991年11月,为杭州女青年陈航实施肠外菅养支持疗法(后来,陈航于1999年成功生下一女婴,成为世界第一个完全依靠营养支持怀孕、生育的“无肠女”)
1994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技工学校的教员杜新平因阑尾手术引起了肠粘连。黎介寿为她进行了小肠移植,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把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被列入199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01月,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成功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月,提出了“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战伤救治理念,大大提高了伤员救治成功率。该课题被列入全军“十一五”重大课题。
2001年01月,填补了亚洲在肝肠联合移植领域的空白。
2003年04月,成功开展亚洲首例人的同种异体肝及肝肠联合移植手术。10月,完成亲体供肠移植手术,全面进行了对肠功能障碍的系列研究。
2010年06月,带领团队完成首台手术机器人胆囊切除术。07月,推行的“损伤控制性救治模式”在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卫勤演练中成功对接,伤员通过率提高了一倍
--
FROM 61.13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