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1] 。
1949年田昭武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1978年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至1989年担任厦门大学校长;1984年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 ;1990年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后担任名誉主任;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田昭武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化学、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三维微加工技术、芯片生化实验研究、谱学电化学和量子电化学等 [3] 。
人物关系
纠错
儿子 田中群
中文名 田昭武 外文名 Zhao-wu Tian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福州市 出生日期 1927年6月28日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 主要成就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 《电化学研究方法》 性 别 男
人物经历编辑
田昭武
田昭武(5张)
1927年6月28日,田昭武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诗书家庭。
1946年,田昭武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后获得嘉庚奖学金,并得到时任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系主任的卢嘉锡先生赏识,卢嘉锡为田昭武量身定制学习课程,并推荐他到厦门市立中学高中部兼任化学教师。
1949年,田昭武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卢嘉锡先生的助教。
1953年,田昭武晋升为讲师,并为本科三年级讲授《物理化学》课程。
1954年,田昭武被选派代表厦门大学赴北京大学接受《物质结构》课程师资培训,回校后在9月新学期开学,便在厦门大学化学系首开《物质结构》这门课程 [4] 。
1978年,田昭武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80年,田昭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3] 。
1982年,田昭武担任厦门大学校长(至1989年)。
1984年,田昭武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著作《电化学研究方法》出版。
1988年,田昭武与吴浩青、査全性二位先生联名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
1990年,田昭武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后担任名誉主任。
1995年,在田昭武的努力下国际电化学会第46届年会在中国厦门成功举行,他担任大会主席,这是国际电化学会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同年《电化学》期刊创刊发行,由田昭武担任首任主编 [4] 。
1996年,田昭武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
主要成就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田昭武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 [3] 。
田昭武创立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有: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测定法和选相检波测定法份(1961年),可以跟踪快速电极过程的阻抗变化;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电流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电阻介质(如高纯水)中的金属腐蚀速度测量(1988年);用于测定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1982年),可以发现并测量很早期的局部腐蚀。
在田昭武设计并指导下,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仪器有: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已由福建三明无线电厂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使用(1978年);XYZ-1型离子色谱抑制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发明的新一代离子色谱抑制器(1988年),已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离子色谱厂家配套;WF-Ⅲ型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1982年)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获专利6项
--
FROM 42.8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