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死于1953年,很幸运,他没有看到的第一个夫人蒋碧薇的自传《我与悲鸿》,回
忆跟他一起共度的28年岁月,不然得气晕过去。
蒋碧薇真是下手毫不心软,书里口口声声对他的称呼都是“徐先生”,带着旧人的一种
客气疏远,还有不屑,当然还表现自己的风度。
但在表面的“客气”背后,那个点踩得真特么的“狠”。
连张幼仪日后回忆徐志摩,都没有下这种“狠手”,从蒋碧薇的自传看,徐悲鸿真得太
渣了。
在蒋碧薇笔下,徐悲鸿除了热爱绘画和有绘画天赋,其他简直一无是处。
这种程度跟二人转里秦香莲骂陈世美有一拼了,改下词儿就是:
骂一句,徐悲鸿,你是什么人啊?
我说你是个子,你不孝双亲,
我说你是个父,你父不爱子,
我说你是个夫,你朝三暮四,好狠的心!
我说你是个艺术家,谁晓得你好那虚名!
.....
狗头上带纱帽,徐悲鸿,你装的哪份人啊你?
所以,世上最奇异的关系真是男女关系。
好的时候恨不得,把我掏心剖腹全给你,全给你,我一点儿也不留,给了所有,还问对
方说够不够?
一旦翻脸撕逼,当年怎么看上了你这种人?
瞎了我的狗眼啊。
蒋碧薇幼年就跟人定了亲的,后来徐悲鸿到她家里做客,她父母都很欣赏他,而情窦初
开的蒋碧薇也陶醉于徐悲鸿的翩翩风度和才华,暗自难过,为自己已经许配他人。
当时徐悲鸿要到法国留学,于是托朋友私下问蒋碧薇,要不要跟着他一起走。
18岁的蒋碧薇于是跟着他私奔跑了,对自己父母完全没有交代,留下书信一封,吞吞吐
吐,似乎跑了,又似乎死了。
蒋家在当地也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父母急得要死,为了挽回面子,只能假装女儿已
死,退了亲事。
仅仅从这一事情的开端就可以看出徐悲鸿的性格,此事蒋碧薇自己固然有责任,但是徐
悲鸿的处理也有问题,得到了别人的赏识,爱上别人的女儿,怎么不自己出面跟别人讲
清楚,就私自带着她跑了?退一步说,假如怕当时遭到阻扰,走不成,也应该到法国后
就立刻主动联系女方家里,表示歉意,交代情况吧。
夫妻二人在法国呆了8年,当时徐悲鸿没有成名,生活拮据,此时徐悲鸿虽然不懂理财,
爱花钱买画集什么,不管家事,什么琐屑的事都让蒋碧薇去做,醉心艺术,不体贴伴侣
,非常自我。
这些毛病吧,虽然跟他一起生活的人会很痛苦,但是以大众眼光来看,这还是属于“才
子”的“正常性格”。
徐悲鸿也以蒋碧薇为原型,给她画了很多画。
8年后回国,蒋碧薇写到了她跟徐悲鸿一起回徐家,发现徐悲鸿对自己家人非常冷漠。
徐悲鸿的父亲寄居庙里,不回家,没多久就死了,母亲为了培养徐悲鸿,含辛茹苦,把
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然鹅,法国8年,徐都没有寄一封信回家。
儿子回家,老太太欢喜的跟什么似的,似乎她一生的欢喜,就在这几个小时了。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忽然有强盗来了,开枪,大家都吓坏了,等蒋碧薇反应过来,发
现身边徐悲鸿不见了,他母亲和蒋碧薇急得要死,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到处去找徐
悲鸿,结果是,他一听到声响,第一时间就自己飞快跑了,根本不管老母妻儿,躲到屋
后谷仓里去了。。。。
徐悲鸿给他两个孩子写信中常见爱意,也给孩子画过很多幅画像,然鹅,除了上面提到
的这件事,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一般人也不能理解的事:
他带着孩子出门,坐火车,他给自己买了二等票,给两个孩子和佣人买三等票,被蒋碧
薇质问,还信誓旦旦的说,三等票座位可以节约点钱,反正都会到的。
蒋碧薇书中写,我觉得真可笑,那你怎么不把你自己也换成三等座位的票,还节约钱呢
?
1930年是蒋碧薇很难过的一年,她的四弟和姑妈都在那一年去世了,她奔丧回去,结果
收到徐悲鸿的信,你赶紧回来,不然我要爱上别人了。
蒋碧薇还以为,徐悲鸿是借故催她回家,结果他跟她坦白,他爱上了他的学生孙多慈,
并一边表示自己不打算离婚,会改,一边继续跟孙多慈来往。
蒋碧薇并不是那种好欺负的“贤妻良母”,挺硬派的,假如她是那种宠着老公的类型,
把老公当儿子养的传统女性类型,徐悲鸿跟她未必会走到最后的一步,但蒋碧薇不是。
她对这事儿是非要管的,于是把他画的跟孙多慈一起的画像什么的藏起来,又要管他的
行踪(包括后来好想孙多慈想得到徐悲鸿资助开画展和留学,蒋碧薇也不允许),于是
徐悲鸿不耐烦了,赌气离家出走,急得蒋碧薇要死。
第二天徐来一封信,大意是:
夫妻是以爱结合的,现在不爱了,就应该分开。你反正在法国呆过,也有自立能力,我
出钱,两孩子归你抚养。
蒋碧薇不愿意放弃,带着自己母亲去找徐悲鸿,结果老人家看不下去了,问徐悲鸿说怎
么办?徐悲鸿说,我怎么知道怎么办,先回去再说吧。
为了不让他继续跟孙多慈交往,蒋碧薇跟徐悲鸿再次旅法,但此时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
这次旅法,在蒋碧薇本身的设想里,是想修复夫妻感情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大
大的互相又伤了感情。
有一日朋友家聚餐,徐悲鸿没到,蒋碧薇到处找,找不到,急得要死,房门又锁了,蒋
碧薇到隔壁邻居那借宿了一晚,那邻居就是张爱玲的母亲。
蒋碧薇不知道徐悲鸿就在家里,故意在家里不开门,又担心他是出了什么事,一宿惊慌
,结果是徐悲鸿是之前去找那个朋友,他们刚好出门买菜了,徐悲鸿便以为他们故意整
他的,于是自己也反锁了房门,报复蒋碧薇。
蒋碧薇一怒之下,收了行李就冲走了,也不跟徐悲鸿打招呼,后又害得徐悲鸿四处找她
好几天,担心她的处境。
两个人都很倔,都不是让步的人,彼时蒋碧薇对徐悲鸿其实已经非常失望和反感了,他
做的任何行为,她都反感,没法再重建信任了,理智上想一家人工工整整,但是情感上
已经很失望了。
当然这也许跟另一个男人张道藩的出现多少有关系,而徐悲鸿也很敏锐的感受了蒋碧薇
的这种变化,攻击力也变得格外强。
这次旅法回来,两个人都很累,然后蒋碧薇发现,徐悲鸿还在继续跟孙多慈联系,甚至
在外面写生时,被学生拍到了跟孙多慈接吻的照片。只要蒋碧薇回娘家或者出门,徐就
跟孙多慈在一起。
两人于1934年分居。
有一次有人匿名写信给蒋碧薇,说她一走开,孙多慈就跟徐悲鸿在一起,而孙多慈那边
也收到了匿名信,孙多慈大怒,跟徐悲鸿说分开,于是,徐悲鸿就跑去找蒋碧薇大发脾
气,蒋碧薇针锋相对,是我写的?那我也收到了呢!
两情已逝,徐悲鸿去了广西。
临去前,跟蒋碧薇有次谈话:
蒋碧薇的意思是,假如你跟孙多慈彻底断绝关系,你还是可以回来的,但是假如是对方
不要你了,你再回来,门都没有,我不是给人家当垫脚石的。
徐悲鸿说:能娶你这样的太太,我应该满足,但是,你也太过于挑剔了,我无法应对。
还有个小八卦,蒋碧薇在饭桌上谈夫妻关系,略带讥讽的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徐悲鸿勃然大怒,我不是鸡,也不是狗,我也不要谁来随我。
1937年,徐悲鸿有一天怒气冲冲的回来说,蒋碧薇没有对自己履行妻子的责任。(按时
间线推测,蒋碧薇此时应该是跟张道藩同居了,1937年初的,故而才有了徐悲鸿的此举
,虽然我有人,但是我不能容许你有人啊)。
蒋碧薇嘲讽道,如果你说的是那件事的话,你不是还有自备模特儿吗?
徐悲鸿指着她大骂“混蛋”。
张道藩与蒋碧薇同居相爱激起了徐悲鸿的危机感。
1937年,他让蒋碧薇带着孩子去重庆,有心想复合,蒋碧薇为了孩子着想,也因为张道
藩另有夫人,也曾试着接纳徐悲鸿。
然鹅,两个人的感情已经伤痕累累,再也回不去了,也互相没什么可说的了,相顾无言
,十分勉强。
蒋碧薇心里一旦有了其他男人,就真的放下了徐悲鸿了,根本不再爱他了。
徐悲鸿即使哭,也只是勾起了她的怜悯,而不是爱意。
所以,徐悲鸿搬回家没多久,又怒气冲冲的冲走了,说是,人心已变,不能再住下去了
!
1938年,孙多慈的父亲明显表态,不会让孙多慈嫁给徐悲鸿的。
两边栽跟头,情绪极度低落,气急败坏的徐悲鸿于是给朋友写信,说他要跟蒋碧薇绝交
。
这封信写的很搞笑,说,这信你看完了,就等于我已经离婚了。我以后会把我每月收入
的三分之一给蒋碧薇,两孩子归她养,费用我付,但是要节俭。
那个朋友就很无语,回信说,我又不是法律,什么叫我看过了,你就算离婚了啊?你的
收入三分之一是多少呢,你要是没收入,她岂不是一分钱都拿不到?抚养孩子又到底给
多少钱吗?什么叫节俭为原则呢?要离婚,这一切都要好好算的啊。
徐悲鸿估计被反驳的气死了,干脆不回信了,没两天干脆登报:
我已经与蒋碧薇脱离关系,以后她任何事都与我没有关系了。
蒋碧薇愤怒了,我18岁跟你私奔,颠沛流离,生儿育女,你现在就这么来一个声明,我
不是你太太了?想全部撇清不管了?在书中写,这件事他做绝了,我以后就是睡在棺材
板上,我都不会忘记。
最后孙多慈全家离开广西,徐悲鸿跟孙多慈结婚的希望破灭,然后他又开始回头找蒋碧
薇了。
1939年,徐悲鸿的朋友给蒋碧薇看一封信,那封信是孙多慈写给徐悲鸿的,说,是我父
母反对,我才没有跟你再在一起,徐悲鸿在下面批注了,不管是她真心还是假意,反正
我已经拒绝了。
蒋碧薇疑惑,为啥给我看这封信?
朋友说,呃,显然是徐先生想让你看到啊。
蒋碧薇正色道,假如他对孙小姐有真感情,那么,就不该将这一封信给任何人看,他以
为我会因此跟他复合?不,我只会更加看轻他。
徐悲鸿还给蒋碧薇妈妈写信惹,很有意思,说蒋碧薇脾气太大,跟她这么多一起生活,
很辛苦的,不过还是怀念她,还有,他愿意把孙多慈送给他的红豆,镶在项链里,转赠
给蒋碧薇,跟她复合。
1941年,徐悲鸿再来信,很低声下气求复合,在信中邀请蒋碧薇再一起出国,大概他们
第一次甜蜜时光和第二次的情感修复都在国外,被蒋碧薇拒绝了。
46岁,没有女人的徐悲鸿陷入了焦灼中,说假如蒋碧薇还不跟他复合,他就要去离开重
庆找个唱桂剧的女演员结婚,朋友劝他说你这是何苦?徐悲鸿说,我现在画画的再好,
也没有女人对我表示倾慕了呀。
蒋碧薇说,这种艺术态度就是有问题的,画家本来就跟明星演员不一样,不是让女人示
爱的。
桂剧女演员没看上徐悲鸿,拒绝了他,徐悲鸿又陷入焦灼中。
这时候蒋碧薇的父亲去世了。
临死的时候,徐悲鸿去看他,结果发现蒋碧薇墙壁上还挂着他画的话,蒋碧薇父亲又感
慨生活太艰难了。
徐悲鸿当时就要蒋碧薇把画取下来还给他,他要拿走。
大概徐悲鸿的意思是,第一,你感慨生活艰难是说我给你们的钱给少了?第二是,不是
不答应跟我复合吗?还挂着我的画算什么回事?还想充门面?
走了后,蒋碧薇父亲说,哎呀,画都取走了啊,我刚刚就不该跟他说生活艰难的。24小
时候,蒋碧薇父亲死了,悲痛万分。
徐悲鸿来吊丧,一直不停的跟蒋碧薇提复合的事。。。。
1943年,徐悲鸿跟廖静文相恋,提出要正式跟蒋碧薇离婚。
蒋碧薇提出了离婚条件,赡养费之类的,徐悲鸿本身答应了的,但是复又后悔,说自己
没钱,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
朋友们都劝他,说,你现在也知道你画一幅画的价格,多画几张不好吗?
徐悲鸿找朋友倾诉是让大家数落蒋碧薇不对,没想到劝解的人都站在女方说话,徐悲鸿
于是又大怒,回家又登了一次报纸,再次发同样的声明:
我跟蒋碧薇已经无关系了,以后她的事自己负责。
蒋碧薇气的发晕,小女儿给爸爸写信,你找一个女人就要登一次报,你以后找十个呢,
难道还要登十次报吗?
1945年,两人拖了28年的感情终于结束了,徐悲鸿同意了一切的费用啥的,在离婚时,
徐悲鸿的朋友,应该还是徐悲鸿的意思,再问,蒋碧薇,能不能不要离婚?
蒋碧薇淡淡的拒绝了,由此两个人不再相干。
在蒋碧薇笔下,徐悲鸿的这种性格表现吧,至少对于我国男人来说,那是非常熟悉的性
格表现,属于最差的性格表现的集合体。
幼稚。
反复。
报复心强,容易羞恼成怒。
不肯承担责任。
不真正爱任何人。
....
这种种表象下体现的是“一个人极度自私和冷漠,极度的没有同理心,以自我为中心”
。
为什么说蒋碧薇是个厉害的女人呢?
看看这本书的结尾怎么结的?
她说:
“在徐先生的画室里,他经常挂着一副对联,那是他集前人句亲笔写的八个大字: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横联是他的斋名:应毋庸议。”
蒋碧薇很简单的结束了全书,但言外之意是很有韵味的:
玩艺术当然可以“一意孤行”,做人能行吗?
呵呵?
还是毋庸置疑的吗?
好的,有人说别单听蒋的一面之词,《徐悲鸿自传》了解下?廖静文《徐悲鸿一生》了
解一下?
《徐悲鸿自传》我读过,里面大部分都在讨论艺术问题,这里就不多谈了,毕竟我从来
没有否认过徐悲鸿的艺术地位。
至于廖静文的这本书就很有意思了,我认为是史上第一尴尬的洗白书。
这本书里的那个文采哟,那真是一言难尽,令人头皮发麻。
徐悲鸿说话全像在搞朗诵一样,动不动就是到了民族危亡的时候,搞艺术的人要怎么怎
么的,总之,就没有一句接地气的对话,整个描写也很尬,对比看《蒋碧薇自传》,两
本书的文采风度表述真是...差的太远了太远了。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
任何女人怀念亡夫,都不会像廖静文一样怀念的这么“政治正确”。
徐悲鸿父慈子孝母顺,爱护学生,醉心艺术,爱国主义,对钱慷慨不计,为人真诚完美
,离过一次婚,那也全是因为女方不好,虚荣庸俗多疑水性杨花不养儿女,悲鸿忍辱负
重,维持家庭完整,蒋碧薇不接纳。
最后徐悲鸿死都是因为蒋碧薇勒索他,要高额赡养费,悲鸿不忍拒绝,画画辛劳而死。
总之,假如这世上有完人,那人一定名叫徐悲鸿。
整本书就这个意思了,完全试图是洗白《蒋碧薇自传》里的徐悲鸿了。
那么,成功洗白了吗?
答案是并木有。
廖静文这本书证明了两点:
第一,一个人,有教养就是有教养,而没有教养就是没有教养。
蒋碧薇在自己的书中,无论是提孙多慈还是廖静文,还是算客气,即使有不满也很隐晦
,她主要说徐悲鸿不好。
这确实是的,徐悲鸿跟她有直接关系,这种伤害,徐悲鸿负主要甚至全部责任,而不是
孙多慈或者谁负责。
先生出轨,太太就最该找先生算账,而不是先打“小三”。
这种教养在张幼仪日后回忆徐志摩的书里也存在,张幼仪虽然很看不惯陆小曼那个娇滴
滴的没事找事的死样儿,但张幼仪还是很诚恳(可能并不情愿)的说,她对男人是有一
套,比我讨男人喜欢。她也并不喜欢林徽因,毕竟徐志摩就是因为林徽因而不要她的,
但是她也没有在书中写很多林徽因不好的方面。
而廖静文这本书却把蒋碧薇写的一无是处,人尽可夫,说她虚荣,爱玩,虐待孩子,贪
财,水性杨花,她跟徐悲鸿只是同居,不是结婚,这....也太失风度了吧。
其余的虚荣,爱玩,贪财,水性杨花,我们且先不说,就只说说这个“结婚和孩子”问
题。
蒋碧薇18岁跟徐悲鸿私奔,生了一子一女,到1934年才分居,已经过了17年,结果徐悲
鸿和廖静文的说辞都是“同居”而非“结婚”,报上公示即可,这还有没有天理良心?
请问这种事实夫妻关系和“结婚”到底有什么区别?
假如你们俩坦坦荡荡的觉得没有区别,那为什么在登报结束关系后,徐悲鸿又还是跟蒋
碧薇离婚了呢,并付了赡养费呢?
至于蒋碧薇是个怎样的母亲,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蒋碧薇的一双儿女后来都跟了徐悲鸿和廖静文一起生活,跟生母不联系,甚至还颇多怨
言。
蒋碧薇上世纪40.50年代就去了台湾,还跟的是国民党的张道藩,两岸不往来,内地这边
政治运动如火如荼,每次因为生母的缘故,儿女就要受打击,儿女怨恨母亲也可以理解
。
蒋碧薇为人母也许是有失职的地方,她的两孩子都在她还没去台湾前,离家出走或者参
军了,但是别忘了,作为父亲的徐悲鸿是不是就尽职了呢?当时战乱纷纷的时候,拖儿
带女四处奔逃,找学校,让孩子们上学的的人是谁呢?还是蒋碧薇对不对?
在蒋碧薇跟张道藩的通信里,也常可见她为儿女受伤等事心烦操劳的记录,做母亲,她
也许是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是你不能说她完全不关心,撒手不管。
爱护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人之常情,我就不信蒋碧薇没有?
后来她孤身一人在台湾,放在床头的一直是儿子的照片。
蒋碧薇作为一个母亲,可能做得不够好,是个浪漫的人,一生都陷入在爱情里,更看重
自己的快乐与感受,所以给儿女的关爱不够,这是有可能的。
但是对比下张道藩给14岁的徐丽丽,也就是蒋碧薇的女儿写信,那时候徐丽丽还跟着蒋
碧薇张道藩,对徐悲鸿有意见。
张道藩怎么写的,说,你当然可以做我的女儿,但是也要爱你自己的爸爸,你爱了你自
己的爸爸后,再来爱我,我才能问心无愧的接受啊。
那为什么这两孩子在妈妈去台湾后,在徐悲鸿和廖静文身边长大,说起自己的生母,全
都愤愤不平,咬牙切齿?
那就不得不让人问一句,廖静文和徐悲鸿的家庭教育是怎么回事了?
一代人的恩怨,跟下一代人无关,让孩子被爱和原谅包围,总比让他们心里集聚着怨恨
要好。
第二,想洗白一个人,那也是需要点水平的。
廖静文的文化水平和编造裁剪资料的能力不过关啊。
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了。
比如她在书里写蒋碧薇跟徐悲鸿吵架,为了看戏吵。
蒋碧薇自传「我与悲鸿」里怎么写的呢?
大概是说,看戏回家,那条路太黑了,她一个人在家害怕,让徐悲鸿能不能少出去看点
戏。徐悲鸿不肯,说要么你也一起看。结果,看戏男女是分开的,女的在二楼,男的在
一楼,散戏后,徐悲鸿又跟他的朋友们聊天啥的,那时候又没有手机啥的,蒋碧薇一个
人回去,更害怕,两人为这事有了一些争执。
廖静文的书怎么写这事呢?大概是:
蒋碧薇跟徐悲鸿说,你能不看戏吗?那些戏子有什么好打交道的?
悲鸿认真的说,碧薇,你怎么这么说话,那都是杰出的艺术家啊。
蒋碧薇哼一声,呵呵。
(这对话也实在不像夫妻对话)
同一事件,谁的可信度更高呢?
蒋碧薇自传「我与张道藩」中写,为了看一场评剧,我独自跑到重庆去,偏偏遇到狂风
骤雨,回到文艺社,还裹着棉被给道藩写信。
她不喜欢看戏么?
且不说蒋碧薇原书证明并不是这样,其实,那个时代的很多名媛,陆小曼他们甚至都票
戏,蒋碧薇应该不至于说这种话。
蒋碧薇对艺术没有很高追求,她自己书中也承认,但是她也学琴,也跟很多文化人来往
,有次跟徐悲鸿吵架,送她回去的是徐志摩。
再说孙多慈事件。
廖静文书中写道,徐悲鸿跟孙多慈根本没有什么,是蒋碧薇疑神疑鬼,大吵大闹。
而蒋碧薇书里怎么说的呢?
她四弟和姑姑死了,她去奔丧,徐悲鸿催她回来,你不回来,我就要爱别人了。
蒋碧薇还以为他开玩笑,催她回来,没想到家徐悲鸿就坦诚他爱上了孙多慈。
谁的说法可信呢?
我认为依然是蒋碧薇。
因为蒋碧薇对自己的女性魅力毫无疑问是有信心的。
她跟张道藩的书信里,就出现过追求她的熊君,送她花的某某,还有某某打听到她在重
庆,来表白她。张道藩20多岁就对她一见钟情,压抑心里,十多年,还爱她。
蒋碧薇根本就不缺男性缘,又在国外呆了多年习惯了他人对女性的赞美,所以,她接到
徐悲鸿的信,不过以为他是玩笑,你老婆这么好,你能爱谁?听徐悲鸿亲口承认才仿佛
被雷劈,这种心理才正常。
而不是会如那些没有自信的平庸女人一样,老公压根没怎么就疑神疑鬼。
廖静文回避了「台城夜月」,画上孙多慈和徐悲鸿的情意了然,一副让蒋碧薇痛心的画
。
廖静文这些该交代的都回避了。
廖静文说徐悲鸿最后的死,跟辛苦画画供养蒋碧薇有关。
而蒋碧薇书中怎么说的呢?
徐悲鸿1943年检查出肾病,医生说,好的话十年生命左右,不好的话,2.3年。徐悲鸿1
953年死,刚好十年。
谁说的更可信呢?
还是蒋碧薇吧。
一个离异的女人怎么有能力逼死一个已经新婚,有了新夫人的男人?
还是疾病本身更有说服力吧。
廖静文在书中写张道藩对她也有意思,意思是垃圾张道藩喜欢勾搭所有女人,只是她不
肯上当,而蒋碧薇上当而已。
那么张追你的证据何在呢?
像蒋碧薇一样直接出具了张道藩跟她的几十万字的情书才有说服力呀。
....
蒋碧薇在《蒋碧薇自传》后记里说:
“写这部回忆录,我的最高原则是力求真实,因为我认同莎翁的格言:对自己能真实,
对别人自可不伪,犹夜之继日,影之随形”。
但愿廖静文的《徐悲鸿一生》也担得起这席话。
--
FROM 113.11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