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懂社会发展史。比如柳完元只知尧、舜、禹、汤、文、武故事,认为封建是“势”决定的,不知有尚未进入封建状态的“母系氏族”或更早“上德不德”的原始公社状态。再向前推,人类在森林里就已离不开大猩猩“独裁”领导,此皆“势”也。《封建论》只见周朝封建后期失控时的弊端:“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绝口不谈“成康盛世”。故意轻视封建制中“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以人为本的大优点,和郡县制变相大锅公有制的缺陷“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历史证明,封建比郡县优越得多。不但秦以前朝代的寿命比秦以后任何一朝专制朝代都长久,而且没有农民起义,窃国大盗也少得多。封建制之所以相对和谐,正是因为“里胥”、“县大夫”“诸侯”“方伯”、“连帅”都将土地和人民看作自己的东西珍惜,所以天下和谐。这从《孟子梁惠王》的那段话中可以看出梁惠王对人民出国的担心。《礼记》里也有“苛政猛于虎”的传说,那时人民有居住或出国的选择权,人口多寡是制约诸侯的很大的一个因素。“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封建论》)起义的农民正是大一统专制制度的掘墓人,而封建制不但不会出现,既使发生还有诸侯勤王。相比之下郡县制官员也不同,虽无谋反,但江山姓谁与己无关,“思迁其秩而已”,高高挂起,只顾保身,骑在墙上看热闹。说起“封建”,人们往往联想到诸侯混战,但与周期性农民起义、全民大战相比,只能算局部地区“小巫”摩擦。即以楚汉战争为例,遍地尸骨,三年内全国人口减掉七成以上。汉末三国规模更大,人死得更多,更惨烈。汉朝这两次战争中的任何一次规模和烈度甚至超过春秋战国总和。相比之下,封建制的至命弱点也就是诸侯相争。如果仔细观察,周的灭亡是由于天子没有一支能亲身控制的军队,矛尖前面出政权,没有军权等于零。嬴政如实行封建,再吸取历史教训加以改革,肯定不止二十几年。
汉得天下,由于刘邦享受皇帝超大权力,又行不三不四的假封建,才发生了他死后不久的那场至命危机,诸吕差点坏掉刘汉专制政权。“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继汉以后的百代乏善可陈,后来的皇帝比天子坏得多。屁股决定脑袋,书呆子官员不拿白不拿,“四大家族”相构结鱼肉百姓,不如封建领主仁慈。柳宗元说“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封建论》是明显站在维护大一统发的卫道论,维护专制,故意本末颠倒的谬论。事实上正因为“制失”所以才“人怨”,封建胜专制明矣。柳宗元是唐朝“五毛”。
--
FROM 172.1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