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博 梁某秋阳
今年我最喜欢的辩题和第一反应的想法,排名不分先后:
1)“与AI数字人成为灵魂伴侣”是真爱 / 幻觉
关于真实与虚假,关于什么是爱情,关于OpenAI的最新进展,还有社交网站上各种AI情侣分享的有趣日常。这题可以打得很深刻也可以打得很好玩,而“如果AI为我做的这些不值一提,你们人类为什么做不到”是我今年听到过的辩论场上最振聋发聩的提问。
2)越来越多人与文艺作品中的反派共情,需要 / 不需要警惕
看到这道题的第一反应,想到的不是文艺,而是内心。什么是反派?按照约瑟夫·坎贝尔深受精神分析影响的神话理论,所有英雄之旅其实都发生在人潜意识领域,因此所谓的“反派”,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死亡本能和负面驱力的具象化。因此,和反派共情,可以说是一种污染(死亡本能开始占据上风),也有可能是一种健康(接纳整合了自己内心的另一面)。
3)“内娱没有活人”是对大众精神需求的满足 / 背离
人被工具化后当然会失去一些原有的个性和独特气质,但我想问题不在于工具化本身,而在于“内娱”这个具体场域折射出的互动机制,是否符合齐泽克所说的“良性的物化”?我们通过泯灭一些东西所获得的另一些东西,在当下是否仍然值得?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环境早就已经不是10年前那姐可以直接在微博上痛快喷人的时候了。
4)“在一架即将坠毁的飞机上,要 / 不要叫醒身旁的人”
怎么判断谁醒谁梦?现实和梦境何者更自由?人能否脱离与他者的关系而存在?
今年最佳,无需多言。
--
修改:ProudEcho FROM 111.197.233.*
FROM 202.100.35.*